在教学过程中,你如何处理课堂中的生成的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06:07:42
所谓“预设”即老师根据教材与假定学生情况预先设定的教学思路、程序、环节等,它对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顺畅开展,起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生成”,是指在具体教学中,因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适当调整,以及在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合理调控,产生的有价值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学生出色的、出人意料的回答,教师精当的点拨或讲解,由于这些资源的出现和适时运用,使课堂闪光,使学生顿悟,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或方法上实现自我建构。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二、精心预设,准备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进行充分的预设。因此,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而针对性的处理好教材,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
三、多种预设,促进生成
教师不但要预设学生的“已知”,还应该注重预设学生的“未知”。因此,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乃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在教学方案设计中要有“弹性区间”,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
四、应对课堂生成要关注学生的起点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而我们所说的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个发展又是学习主体(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发展。因此数学课堂上要真正获得发展,惟有在学习主体积极参与构建数学的活动中才能实现。建构是学习主体已有知识经验对课程资源的意义的加工和重组,由此数学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调集学生已有的经验并促成其与要学的知识进行能动建构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这一点已成为很多数学老师的共识。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教师在教学方案的预设中,可能已经对学生的现实起点的逻辑归纳和引申,增加教学的体验性和生成性。
五、应对课堂生成要有效提炼信息
对于生成的每一个新问题教师如果逐一详细解答的话,势必影响学生对教材重点的开掘和难点的突破,挤掉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而,教师却不得不直面各种突发的情况,并做出判断:哪些信息需要通过讲解以强化正确认识?哪些问题可以在课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哪些问题涉及面较广,可以让学生在课外继续研究?因此需要我们对学生的生成信息作有效的提炼。而这些问题的圆满解决都需要教师具有教学机智,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机应变,敏锐果断地处理问题,给予学生的引导和教育。
六、应对课堂生成要善待学生错误资源
我们认为应站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错误资源”,要在当堂的评价的过程中注重发展性评价,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水平,弥补缺陷,纠正错误,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