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思路

改善教育结构,拓宽应用型人才的发展途径

一方面,强调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办学目标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社会。

另一方面,让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有较大的开放性,建立“立交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虽然培养目标不同,但是保持必要的流通性是有益的,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有利于人们选择更适合的教育。

我们既不能将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办成终极性的教育,也不可以将职业教育引入“学历教育”或“应试教育”的轨道。无论是哪一类教育或是哪一级教育,都应该是开放性的,从而给人才的流动和发展以较大的空间。应用型人才的发展途径畅通,无疑将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改革培养模式,完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机制

其一,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弹性学习制度。职业院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行“2+1”、“1+2”、“1+1+1”等多种模式,推动订单培养。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在部分职业院校中开展学生通过半工半读实现免费接受职业教育的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其二,坚持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进行培养。切实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其三,坚持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培训并举,推行应用型人才“双证”就业机制。

加大政府投入,降低家庭培养成本

为了引导人们积极选择职业教育,应当提高家长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回报率。要建立公平合理的教育收费政策,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生均经费拨款标准,有效降低职业院校学费,同时对社会不利人群子女接受职业教育提供资助。逐步建立政府、受教育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分担、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多渠道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新机制。要根据当地实际,调整教育经费投入结构,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在本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中的比例,保证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性经费、生均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相应增长。

各地应逐渐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助学制度,可采用教育券、贷学金、助学金、奖学金等办法,对家庭贫困学生提供帮助。在国家和地方扶贫资金中,要安排一部分用于资助农村贫困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要采取半工半读、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为家庭贫困学生学习提供方便。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