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土壤区划区划方法

土壤区划,是一种科学方法,将土壤根据其自然属性与分布规律进行分类与划分。土壤区划主要分为全国性、省级、大区、地区和县级等不同等级,以及特定目的或土壤改良利用区划。此外,还有针对林业、牧业、工程建筑、环境等领域的土壤区划。

省级或特定地区的土壤区划,会进一步细分为亚土区、小区和土片等次级单元。县级区划通常采用两级划分较为适宜。在县级以下的土壤区划中,数据的精确度要求较高,需与农业区划紧密配合,并制定具体的土壤改良利用措施。

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在1959年提出的中国土壤区划系统,将土壤划分为了六个级别。从0级至3级为高级单元,用于进行大陆、全国性、省级、大地区的土壤区划;4级至6级为低级单元,适用于地区和县级的土壤区划。

通过这样的土壤区划,可以更科学地理解和管理土壤资源,推动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确保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扩展资料

壤区划是根据土被或土壤群体在地面组合的区域特征,按其相似性、差异性和共轭性,进行地理区域上的划分。即据各地区土被结构、分布规律、发生特性以及资源评价和生产性能,将具有相同和共轭关系的群体组合占据的区域,划为一个“土区”,与相异的地域区分开,并根据差异程度大小,在不同级别中予以反映,成为一个多等级的区划系统。区划的主要目的是:合理规划和配置农、林、牧业生产,充分开发、利用和改良土壤资源。土壤区划既是综合自然区划的组成部分,又是农业区划的基础工作。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