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原则历史征税原则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21:45:09
我国历史悠久的税收原则理论丰富多样,主要围绕四个核心需求展开。首先,为了争取民心、维护社会稳定,税收应遵循道义、公平和为公为民的原则,如孔子主张的“义然后取”,轻徭薄赋,以凝聚人心。其次,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强调适时、适度征税,培养税源,如《管子》提出的“取于民有度”,并强调税制的适时调整。再者,为了财政收入的组织,税收应普遍且具有弹性,如傅玄提倡的赋税有常与税制稳定,但允许适度改革。国家税政的统一也是税收原则的重要内容,如商鞅主张全国税政一致,以保证公平性。弹性原则强调税收征收的灵活性,如孟子主张根据年成调整税率。普遍原则要求征税对象广泛,如《周礼》中各行各业皆需纳税。均平原则关注税收分配的合理,如按负担能力、平等对待或兼顾纵向和横向的均等。明确原则要求税收规定明确,让纳税人清楚明白。适时原则重视税收时间的合理,如孔子的“使民以时”。便利原则关注征税过程的便利,如夏禹和后来的税制改革考虑到了征纳双方的方便。最后,税收的根本目标是为公为民,如荀悦和严复等人的观点,强调税收应服务于人民利益,而非个人私利。增源养本原则强调培养税源以保障税收稳定,而税为民所急原则则在特殊情况下,如战争或财政困难时,通过征税生活必需品来确保财政充足。
扩展资料
建立税收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又称税制原则。它集中反映了社会占统治地位阶级的征税意志。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