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 培训职业
- 2025-05-03 23:54:53
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如何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及积极性呢?我认为可从主体与客体两方面来进行。 一、主体方面。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所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积极性及兴趣的主要手段和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要让学生提高认识,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锻炼的决心。老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绪言》一节时可向学生展示体育科学的发展历史,介绍体育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使学生体验“处处有体育”的真情实感,与此同时巧妙地配合体育训练设置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体育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向往学习体育,增强对体育学科的兴趣。其次,在上课期间,学生要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上好每一节课。这就要求学生提前做好上课准备。课间练习要认真听老师讲解,仔细观察,积极地思考领会,并熟练地掌握老师所教授的动作。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刻苦地学习锻炼。俗语说得好:“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只有这样,通过学生的自身的努力奋斗,刻苦锻炼,才能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同时,也使喜欢上体育课,爱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及兴趣大幅度提高。再次,在课外时间,学生要自觉自发地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二、客体方面。学生的成长过程,受到学校、家长、社会多方面的影响。 1.学校方面。学校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高体育认识,重视体育课,充分发挥体育课对其它文化课产生地影响的重要作用。而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从教师角度来讲,能采取的对策、措施很多,但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及兴趣。①提高自身素质。体育课上,学生直接接触的对象是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教师的言行举止,时时刻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的内容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以自己的模范作用、表率作用和文明形象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另外,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讲解,以及准确、轻松、熟练、优美的动作示范,引起学生对动作的直接兴趣,使之产生跃跃欲试之感。②改进教学方法。一方面,采取灵活多变教学方法,培养中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及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可根据中学生争胜心强的特点,采取比赛性、游戏性的教学手段。如在加速跑练习时,多采用分小组进行比赛的迎面接力跑,少采用直线跑,纠正动作跑等。又如在起跑姿势练习时,采用不同形式的起跑预备姿势的追逐游戏(站立式、半踞式,蹲踞式等),这个练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快跑的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大大地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 2.家长方面。家长方面应当积极主动的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为初中学生在校时间上好体育课、喜欢体育课做出良好的铺垫。 3.社会方面。近几年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和素质教育的提倡,以及升高中加试体育等等,这对中学生的体育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社会需要我们中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强健的体魄,将来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及兴趣,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就要积极地调动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协调好客体对主体有利方面的影响,使之向好的方面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体育训练,充分利用实验电教手段,积极开展体育活动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
上一篇
发生突发事件时,如何自救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