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综合管线各间距规范

一、管线综合原则

1. 总原则:大管优先,小管让大管;有压管让无压管;低压管避让高压管;常温管让高温、低温管;可弯管线让不可弯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附件少的管线避让附件多的管线,安装、维修空间需≥500mm;电气管线避热避水,不宜布置在热水管线、蒸气管线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当各专业管道不存在大面积重叠时,水管和桥架布置在上层,风管布置在下层;如果同时有重力水管道,则风管布置在最上层,水管和桥架布置在下层;当各专业管道存在大面积重叠时,由上到下各专业管线布置顺序为:不需要开设风口的通风管道、需要开设风口的通风管道、桥架、水管。

2. 结构专业:结构平面上标注为后浇板的区域,若在此区域内留洞,则不另外表示;尺寸小于300x300的洞口,不另外表示;人防区域顶板上留洞,无论洞口大小,均需结构专业确认并表示;设备管道需要穿梁,开洞尺寸需小于1/3梁高度且小于250,位置位于梁高度中心处及梁跨中的1/3处,需结构专业确认并表示;在剪力墙上穿洞时,尺寸小于300x300的洞口不另外表示,设备专业留洞需在墙的中心位置,避免靠近墙端或拐角,现场留洞发现碰暗柱时需通知结构专业处理;在连梁上穿洞,开洞尺寸需小于1/3梁高度且小于800;结构不表示的小洞口,其他专业需表示清楚并确认无误后施工;结构楼板上,柱帽范围不可穿洞。

3. 水专业:管线尽量少设置弯头;给水管线在上,排水管线在下,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小口径管路应尽量支撑在大口径管路上方或吊挂在大管路下面;除设计提升泵外,带坡度的无压水管绝对不能上翻;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离不得小于1m;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两管之间的最小净间距不得小于0.2m;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0.15m;给水管应铺设在排水管上面,若给水管必须铺设在排水管下方时,给水管应加套管,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径的3倍;喷淋管离吊顶间距应为管外壁离吊顶间距净空不小于100mm;污排、雨排、废水排水等自然排水管线不应上翻,其他管线避让重力管线;桥架在水管的上层或水平布置时要留有足够空间;水管与桥架层叠铺设时,要放在桥架下方;管线不应该挡门、窗,应避免通过电机盘、配电盘、仪表盘上方;管线外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100mm,管线阀门不宜并列安装,应错开位置,若需并列安装,净距不宜小于200mm;冷凝水排水管防结露层厚度为25mm。

4. 暖通专业:应保证无压管(空调专业仅冷凝水管)的重力坡度,避免无压管与其他管道交叉及叠加,以控制层高;管道的外壁、法兰边缘及热绝缘层外壁等管路最突出的部位,距墙壁或柱边的净距应≥100mm;遇到空间不足的管廊可与设计师沟通,断面尺寸改小,便于提高标高;冷凝水应考虑坡度,吊顶的实际安装高度通常由冷凝水的最低点决定;空调冷冻水管、乙二醇管、空调风管、吊顶内的排烟风管均需设置保温,风管法兰宽度一般可按35mm考虑。

5. 电气专业:电缆线槽、桥架宜高出地面2.2m以上,线槽和桥架顶部距顶棚或障碍物不宜小于0.3m;电缆桥架应敷设在易燃易爆气体管和热力管道的下方,与其他专业的最小净距符合要求;在吊顶内设置时,槽盖开启面应保持80mm的垂直净空,与其他专业之间的距离最好保持在≥100mm;电缆桥架与用电设备交越时,净距不小于0.5m;两组电缆桥架在同一高度平行敷设时,间距不小于0.6m;桥架距墙壁或柱边净距≥100mm;电缆桥架内侧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0.3m;电缆桥架多层安装时,控制电缆间不小于0.15m,电力电缆间不小于0.25m;电缆桥架不宜敷设在腐蚀性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通信桥架距离其他桥架水平间距至少300mm,垂直距离至少300mm,防止其他桥架磁场干扰;桥架上下翻时要放缓坡,与其他管道平行间距≥100mm;桥架不宜穿楼梯间、空调机房、管井、风井等,遇到后尽量绕行;强电桥架要靠近配电间的位置安装,如果强电桥架与弱电桥架上下安装时,优先考虑强电桥架放在上方;当有高、低压桥架上下安装时,高压桥架应在低压桥架上方布置,且两者距离不小于0.5m;弱电线槽之间间距不小于10mm;弱电线槽与强电桥架之间间距不小于300mm;如强电采用接地金属线槽,弱电线槽与强电线槽之间间距不小于150mm。

二、BIM管线综合

1. 管线综合前对建模的要求:建筑专业建模需确保楼梯间、电梯间、管井、楼梯、配电间、空调机房、泵房、换热站管廊尺寸、天花板高度等定位准确;结构专业建模需保证梁、板、柱的截面尺寸与定位尺寸与图纸一致;管廊内梁底标高需与设计要求一致;遇到管线穿梁需设计方提供详细的配筋图;水专业建模要求各系统的命名与图纸保持一致,按图纸要求建立坡度、阀门位置,并建出保温层;暖通专业建模要求各系统的命名与图纸一致,影响管线综合的设备、末端建出,暖通水系统建模要求同水专业,建出保温层;电气专业各系统名称需与图纸一致。

2. 管线综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明确吊顶空间内各位置梁底标高及其吊顶高度;检查各专业模型是否完整,了解复杂管廊位置;按设计要求定出风管底标高、水管中心标高;按各专业要求分出各自在吊顶空间内的位置;一般施工情况从上至下为暖通专业、电气专业、水专业;模型中路由需变更时,需与设计方协调;暖通风专业遇到特别紧凑的管廊,但需保证吊顶高度,需与设计师方面协调调整截面尺寸。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