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怎样做到民主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12:12:10
教学民主化是指在教学领域体现民主精神,创造民主平等的条件,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采用民主的教育方法,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使学生得到和谐的全面发展。教学民主化的核心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让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一、教学民主化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目前的中小学教学,还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个人主义还很盛行。这样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被淹没。一些竞赛课、观摩课所体现出来的教学民主,很大程度上也是教师表演的“伪民主”。它一但离开课堂,就毫无生机。新课程改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形成平等对话、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单方面进行的“流水线”和“圈套”,而是一种动态的、不断完善的富有个性的创作过程。别林斯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人道”,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是一种独特的人际交往方式,应充分体现一种人文思想。由此看来,教学民主化正是教育人道化的要求。
二、教学民主化是教师发展的需要
教学民主化的关键是创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开放、多样、创新的教育观,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师定位也必须发生改变,体现为合作和奉献。在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分享经验,交流情感,不断创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达到教学相长。
三、教学民主化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当代青少年民主意识强,他们厌恶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而渴求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追求民主的过程就是一个学做真人的过程,学生必须在生活中学习和感受民主。这样才能张扬个性,培养人才。
那么,如何才能达成课堂教学的民主化呢?
1、教学民主化体现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上
现代教育需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它需要情感、信仰、行为以及价值观来支撑。内心缺乏民主理念的人,往往只会沉湎于自身的价值判断而浑然不顾他人的感知,以至挫伤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从老师这方面看,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要求老师具有民主的理念。
2、教学民主化体现在和谐的课堂关系上
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思维活动的过程。要求学生能主动地设计、管理自己的学习,积极探索与创新。这也要求老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的“导”表现为对学生的导知识,导规律,导方法,导能力,导情感。教师与学生处在求知、创新的同一起跑线上,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资源,共享成果,最终实现共同成长。
实践证明,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教学双方机智之光的闪耀。出人意料的教学创造,大都来自师生双方的融合。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教师尊重学生,维护他们的个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品质,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