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1.2《谁轻谁重》教学反思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6:11:18
一、导入
1.材料:大橡皮、木块
2.师生对话
师:回想上一堂课,我们是如何比较大橡皮和木块的重量的呢?可以上台来示范一下
生左右手掂一掂,并告知说:我感觉大橡皮更重,木块轻。
师:那掂量的方式,你们认为准确吗?
生1:有可能不准确,因为我们自己的手有力量,有可能就把东西给抬起来了。
生2:也有可能其他小朋友比出来的结果不一样,上节课我们组的就不一样。
师:那我们还有没有其他的比较方法呢?
生直接上台利用简易天平测量。(演示材料,我放在讲台上的)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使用简易天平比较谁轻谁重吧。
3.反思:我在写下这一段对话的时候,就知道这堂课我犯了一个逻辑错误。《谁轻谁重》的逻辑顺序是一预测、二掂量、三称量,但我的引入当中最后一句话就有点肯定掂量方式不准确性的意味存在。所以,改正为“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用多种方式来比较谁轻谁重吧”相对要符合本课逻辑些。
二、预测
1.背景:对我带的孩子们来说一个班里很少有孩子能准确体会或者正确预测。他们不理解预测是有根据的进行猜测,所以他们的答案天马行空。比如:大橡皮排4,或者乒乓球排1。这更像是,他们把自己喜欢或者想到的顺序随意填了进去。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采用了师生对话,正确示范的方式。
2.师生对话
师:请问什么是预测?一年级上期我们在学习“几拃”的时候,也进行过预测哦。
生:猜
师追问:乱猜吗?
生认为好像又不太对,但说不出来。
师:那我想请你们预测我手里的乒乓球和木块谁轻谁重?
生1:木块重,因为乒乓球里面是空的,木块里面全是木头。
生2:我认为木块重,因为他是木头做的,乒乓球是塑料做的。
师:对了,这两位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生活里的知识,进行了猜测。这种方式就叫预测。那现在就请小组讨论一起完成预测吧。
3.反思:教参说无需强调预测的正确性,通过一预测、二掂量、三称量的顺序实操完成之后,小朋友们会意识到预测的局限性。但我发现小朋友是没办法理解预测的正确含义,所以我加入了这一步骤。经过该步骤后,在巡视过程中,看到孩子们填写的要靠谱得多。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