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源于课堂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12:46:03
2020年9月17日下午,潍坊高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研讨活动在潍坊高新双语学校举行。高新区传统文化教研员张建老师、初中语文教研员肖敏老师,未来实验学校传文专家型老师赵磊,双语学校副校长耿艳丽老师,高新区小学语文领军人才李祎老师担任评委。传统文化教研员张建老师首先就本次活动做了相关说明,统一了思想意识。
第一节课由东风学校冯文霞老师执教二年级《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冯老师的传统文化课堂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小事情切入,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并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动画歌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二年级的小豆豆们在轻松愉悦中学到了知识和道理!
第二节课由浞景学校曾建波老师执教,课题是五年级第15课《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曾老师巧妙运用教育戏剧的元素将整堂课串联起来,通过一个个与主题相扣的戏剧游戏引导在体验中学习、感悟。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一度被拉向高潮!动感活泼的情境表演绽放着传统文化与音乐文化融合的独特魅力!
第三节课是金马公学张敏老师执教,课题是五年级《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张老师从公忠报国四个字导入,用古诗与故事带领学生们穿越古今,讲述古代先贤热爱祖国的故事,感悟当代英雄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把爱国的种子种进孩子们的心田。整节课书声琅琅,文化气息浓厚。
三节精彩的课堂结束了,大家齐聚接待室,授课老师进行了简单说课,讲述了备课的思路和意图。然后,评委们进行了细致入微、高屋建瓴的点评指导。
耿艳丽副校长从传文课堂设计的广度出发进行点评,特别提到:传统文化课堂有上位的目标定位,包含文化理解,文化认同,文化实践,最终要助力学生文化自信!
领军人才李祎老师从思想意识、为人处世、自我转变三个层面对三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冯老师低年级注重诵读,与生活对接这方面可以关注并提取生活中更真实的小善小恶。曾老师的课戏剧的元素很足,可以更好地从闻鸡起舞这个故事拓展出去。张老师的课堂起点很高,从小到大、从古至今更符合孩子的情感升华过程。
初中语文教研员肖敏老师从“传文到底怎么上、要留给孩子什么”的思考开始谈起,告诉我们要把古代先贤的智慧最终对接到学生自身。这个过程需要先打通基础,有了充足的理解之后再去实践,最后内化于心,形成文化自信。所以文化如何真正传递到孩子身上,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破解!
传统文化教研员张建老师从传统文化课本编排的四项设置内容谈起,引导大家区分传文课与语文、思品课的差异,提倡中庸思想,各有侧重。并提供了读一读,解一解,想一想,思一思,说一说,演一演,辩一辩,行一行等授课模式。老师们受益匪浅!
最后,未来实验学校赵磊老师进行总结。传统文化需要传承,要有一定的文化积淀,这个过程需要老师们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广度和深度的问题,虽然每课一句话却有很多素材,课堂形式避免重复,环节的设计要考虑目标的达成;二是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课堂不过于沉闷,也不只追求动起来,要从表面的活跃深入到思维的活跃。
本次活动,从思想上端正了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国家近几年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并渗入了新思想、新观念,凝结着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和发展元素,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值得老师们传承。
本次活动也对老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老师们要钻研教材,挖掘资源,研读经典,积淀文化,才能在课堂上绽放文化自信,从而让孩子们受到感染和启发,真正将文化传承和落地!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