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浅谈美术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去思维和创造

一、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没有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具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以及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的学习方式,是会严重影响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的。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一定要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其次,美术教学是一种情感教学,朱光潜在《谈美感教育》中说美育就是情感教育。教师用“心”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用“言”启发学生、感染学生;用“爱”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教学相长的和谐关系。最后,通过真诚地鼓励和表扬使学生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获得心灵的释放和成功的喜悦。“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处理教育问题中,表扬和赞赏的效果比批评与惩罚的效果好。希望得到赞赏、激励是人的基本需要。”老师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他们每一点进步与成功送上最真挚的肯定与祝贺。

二、美术教学重点在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人类智力中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是科学和艺术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不论什么美术作品,它表现出来的形象内容都是有限的,如作品的大小、色彩关系等。而作品通过这些有限的形象内容所阐述的内在感情与精神却是无限的,这正是美术欣赏的核心。假如在美术作品欣赏时,能够找到自己渴望的和尚未达到的精神境界,我们就会受到震撼,就会从美术欣赏中得到启迪,这样也就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三、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由于在欣赏课中存在大量客观知识内容,教师往往容易一讲到底,造成教师十分投入而学生茫然的生硬局面,欣赏课变成“讲赏”课。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从而取得好的效果。审美主体对自然事物和艺术品的审美体验,是根据个人的审美趣味和经验进行的,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人因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形成不同审美意味的理解。如果在艺术教育中违反了这种规律,要求学生对审美对象只有一种统一的理解,强加给学生教师的观点,这就扼杀了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使学生离审美理解越来越远。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