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第一书记”如何开展工作

自中央部署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以来,山东省已选派2.6万名“第一书记”,帮包1.8万个村、社区等基层单位,已有7800多名“第一书记”驻基层单位开展工作,力争三年让90%以上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翻一番,不改变后进面貌,单位不脱钩、干部不撤回。(大众日报)一是根据各村特点,选好书记。现在后进村的情况比较复杂,分别存在‘两委’班子薄弱、经济发展滞后、问题矛盾突出等不同问题。如果选派工作没有针对性,不从对口的单位选派干部,那样“第一书记”的作用就很难有效发挥。因此,要结合选派干部自身特点和派出单位职能优势,因村派人、因人定村,坚持party群干部包弱村、政法干部包乱村、财政干部包穷村、农技干部专业村,确保“第一书记”有效发挥作用。二是针对基层实际,搞好培训。机关干部参与基层工作少,很多选派干部对下去干什么、怎么干比较迷茫,有的虽然有基层工作经历,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前的老经验已不能满足当前工作需要。“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前,要组织“第一书记”进行专题培训,培训侧重于新农村建设、基层信访工作、基层组织建设等基层工作内容。通过培训,使“第一书记”尽快掌握基层工作的方式和方法,迅速融入角色。三是健全工作制度,做好管理。“第一书记”到村任职,许多当地干部总感觉他们是上面派下来的,工作关系又不在本地,便存在了不想管、不敢管、很难管的心理。为保证选派工作的扎实开展,要建立健全定期督查、工作例会、日常管理、考核奖惩等制度,加强对选派工作的管理和考核,确保“第一书记”全身心投入工作。四是突破重点难点,干好工作。村里面的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到村任职的“第一书记”如果不熟悉情况,就很难在短时间内理清工作思路、有效开展工作。“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后,要尽快开展走访调研,联系村居的“好、中、差”户代表,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为开展工作提供依据;要尽快拿出工作的思路,突出抓好组织建设、经济发展、和谐稳定等重点工作;派出单位和所在乡镇也要逐村制定帮扶计划,在资金、政策、信息等方面做好支持,确保选派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