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中国七大方言是什么 南腔北调带你领略方言的魅力

官话方言,即广义的北方话,普遍称为“大北方话”。在汉语各大方言中,官话方言具有突出的地位和影响。近1000年来,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从唐宋白话到元曲再到明清小说,都是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创作的。加上北京为中心的北方话通行地区,从元代以来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因此有“官话”的称呼。实际上,它是汉语各方言区的人共同使用的交际语言。现在全国推行的普通话,就是在“官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官话方言通行于长江以北各省全部汉族地区;长江下游镇江以上、九江以下沿江地带;湖北省除东南角以外的全部地区;广西省北部和湖南省西北角地区;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少数民族区域以外的全部汉族地区。此外,在非官话方言区中,还有少数由于历史原因而形成的官话方言岛,如海南岛崖县、儋县的“军话”,福建南平城关的“土官话”,长乐洋屿的“京都话”等。使用人口7亿以上。

官话方言内部按其语言特点可以分为4个支系,即4个方言片: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

粤方言俗称广东话、广府话,当地人称白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个方言。粤方言通行于广东、广西境内,以广州话为中心。使用人口约4000万。

粤方言内部按其语言特点和地理分布可以分为4个片:粤海片、四邑片、高阳片、桂南片。

赣方言并非"江西话",而是通行于江西省中部和北部,湘东和闽西北;鄂东南和皖西南一些县市通行的方言,其特点近似赣方言。赣方言通行面积和使用人口大大增加,超过湘语、客家话的通行面积。由于赣方言和客家方言有不少共同特点,有的学者认为可以把二者合并为一个大方言区,称为客赣方言。

客家语又称客语、客家话、客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主要在广东、江西、福建、湖南、广西、台湾等7个省,海外有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客家语通行于汀州片(又称闽客片)、粤台片、粤中片、惠州片、粤北片、宁龙片、于桂片、铜鼓片。

中国台湾地区客语主要分五大腔调:四县腔(约四分之三)、海陆腔(约四分之一)、大埔腔、饶平腔、诏安腔,合称“四海大平安”。客语主要通行于汀州片、粤台片、粤中片、惠州片、粤北片、宁龙片、于桂片、铜鼓片。

闽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闽方言按其语言特点大致分为5个方言片:闽南方言、闽东方言、闽北方言、闽中方言和莆仙方言。闽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和浙江省南部以及江西、广西、江苏三省的个别地区。使用人口约4000万。

闽方言在南洋群岛、中南半岛的华侨和华裔中也有广泛使用,如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以及印度支那各国的华裔社区中,闽方言也是主要的社会交际语之一。

吴语即‘江浙话’或‘江南话’,按其语言特点可区分为5片:太湖片、台州片、东瓯片、婺州片、丽衢片。吴语通行于江苏东南部、上海、浙江大部、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的一部分地区,大约有110多个县市,使用人口7000万左右。

湖南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较小的一种方言。湘方言是湖南省最有影响的一种方言。从地理上看,新、老湘语的通行地域恰好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因此,有人把它称为北片湘语和南片湘语。新湘语和老湘语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系统上。南片老湘语比较保守,古全浊声母字一般仍多念浊声母;北片新湘语受官话方言的影响而有逐渐靠拢官话的趋势,语音上突出的表现是由繁到简,古全浊声母字一般都已念为清声母字了。北片新湘语主要通行于湘北、湘中一带,如长沙、株洲、益阳等;南片老湘语广泛通行于湖南中部、沅水东南、湘水以西和资水流域,如湘乡、双峰、邵阳、武冈等。

湘方言通行于湖南省的岳阳、南县、汨罗、湘阴、沅江、益阳、桃江、安化、宁乡、长沙、望城、株洲、湘潭、湘乡,双峰、涟源、娄底、新化、冷水江、叙浦、辰溪、邵阳、邵东、新邵、隆四、洞口、武冈、新宁、城步、东安、零陵、双牌、祁阳、祁东、衡阳、衡山等地,约占全省面积的一小半。广西北部全州、灌阳、资源、兴安等4县也通行湘方言。使用人口估计在2500万以上。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