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专注感吗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22:28:28
1.简短划分时间
人类专注力15分钟一高潮,6次是所有人的平均极限,所以连续专心的时间最多也不能超过90分钟,大学或专门学校的讲习常常是一节90分钟便是因为如此。
「状态正好的时候不继续工作太可惜了!」的确,状态好的时候可能一小时就做完平常三小时的工作,但是两小时毫不休息地持续作业,却只完成到四小时的工作量,单位时间的效率就下降了。
想着「现在才不是休息的时候!」一边埋头工作,大多数时候却会因为专注力不足,无法正常发挥,甚至可能两小时也玩不成半小时就该结案的任务。
所以,在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家都提倡一天工作4~6小时,因为4~6小时是最有效率的,再多的工作时间大多数的人都在发呆。
1.1简短划分时间-番茄钟工作法(Pomodoro Technique)
「番茄钟工作法」是一个著名的控制专注力方式,要做的事情很简单。
「25分钟作业+ 5分钟休息」为一个单位,重复4组(30分钟x 4)后,将在2小时内累积成30分钟的大休息。
也就是「将任务以25分钟为单位分割」的时间管理术。偷偷提一下,因为实行此法之后效率大幅提高,广受社会公认的成功人士有许多都采用这种方式处理事务。
现在连专用的App都有人设计好,下载安装就能简单使用;不然去买个厨房定时器,时间设定为25分钟。
番茄钟工作法的重要内容有以下两点:
除了事先决定好的任务,不做其他的任何事
时间一到,就算任务还没完成也停止工作
真心想要专注的话,「严守时间」的紧张感绝对不可或缺。
1.2简短划分时间-专注区间
在此专注的短短25分钟内,「开始」和「结束」又是特别专注的两个区间。目标在「开始」和「结束」的专注区间完成更多事,休息也是必需的。
每一波专注浪潮来临,即使偶尔从应该集中注意力的对象暂时分心,恢复精神工作的时候专注力会继续上升。在专注力落到谷底之前适当加入休息并不是「浪费时间」,在需要专注的作业间隙小憩一番就和运动后要休养一样,属于一套完整的流程。
但得小心休息太久还是会导致专注力下降。小学以铃声区分上下课,除了午休,其他的下课时间多是5~10分钟。如果休息时间在拉长,专注力降到谷底,要再次专注在学习上就会变得更难,所以铃声的间隔设计其实也是用心良苦。
2.适合休息的时机-柴嘉尼效应(Zeigarnik Effect)
诀窍是将休息的时机放在「最不方便离开的地方」,就是在应该再多坚持一下就会有重大突破的时候,他断在不该断的地方。虽然不可思议,但这么做休息前后的作业内容却衔接得更顺畅。
这是由俄罗斯的心理学者柴嘉尼提出关于记忆的性质:「未完成的工作或中断的工作更容易唤醒回忆,反之已完成的工作容易忘记。」
戏剧在高潮时进广告,或开始下期预告;连载漫画总是断在精彩的地方,悬念留待下周再续。这些也都是利用柴嘉尼效应的例子。
至于用于处理任务的具体方法,比如说一浮现好点子便停手中场休息,一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便进入中场休息。
这时就算在休息,你的思绪依然会不断飘向「那个问题应该……」,而处于待命状态。这样子休息完要打开专注力的开关也会比较容易。
一直做到适合结尾的地方完结,就像是电脑切断电源的关机状态,要重新开机必须花上不少时间。为了在休息结束立刻集中精神,要像电脑睡眠一样保持随时都可以启动的理想状态。
3.换个工作场所
注意力无法集中的一个原因,乃是「对环境感到厌烦」。
可以的话从自家换到咖啡厅、家庭餐厅或是图书馆。在家里也可以从书房改到客厅或厨房等等,只是换个房间也有同样的效果。场所改变,外部刺激随之改变,就可以回复专注力。
4.把杂念记在纸上
工作到一半脑中出现不相关的念头,就会在意得难以专注眼前的工作。
想把这些杂念赶出脑袋的方法,就是把他们写在纸上,如此一来便不必挂心在其他事务上,才能集中精神完成必须的工作。
写下来就安心,容易忘记,在舒解不愉快情绪的。因此工作时,把专用的笔记用纸准备在一旁吧。
5.放松心情
专注力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会自然产生。 「怎么办要开工了!」神经绷太紧害得全身紧张,反而不能发挥出高度的专注力。
「先做再说」大约以这种程度的轻松心态开工,做一做来了心情,便能顺势专注起来。
6. 藉由天然产品辅助-BrainZyme
根据最近英国THE TIMES报导,由于英国欧洲人,因为天气、文化的关系,90%的员工有专注力的问题,导致企业损失重大。 THE TIMES针对市面上的产品分析利弊,可以藉由这类型的产品来辅助,有注于提升专注力、增加记忆力、舒缓压力。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