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绩效建立科学的政府采购绩效评估体系
- 培训职业
- 2025-05-14 00:24:36
我国政府采购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过程,应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国情,对各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对政府职能进行合理定位,借鉴国外先进的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和方法。这一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实施政府采购绩效战略。政府采购是我国一项重要国策,要充分发挥资源配置效能,适应改革开放和国际竞争需求,强化绩效意识,强化公共服务,建立责任政府,将人民满意落到实处。绩效评估应引导行政职能转变,将绩效作为政策目标、检查督促工作的标准和评价政府部门及其领导人的基本尺度,依法采购和绩效管理相结合。
其次,建立符合地方各级政府采购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要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政府职能转变要求、当代绩效管理理论实践成果以及我国国情。绩效指标应围绕“3E”展开,即经济、效率和效益。同时,指标体系应体现以人为本,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考虑当前与未来。
第三,结合内部和外部评估指标,促进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与合理化。内部评估指标应考虑政府采购对政府内部的影响,如行政成本、采购公平与合法性、促进行政体制创新和公共部门管理变革。外部评估指标应考虑对社会的影响,包括民众反应、国际社会反应、环境影响、政治影响等。同时,应建立多层次评估体系,形成政府内部评价机制和社会评估组织,鼓励专家学者和公民参与评估。
第四,平衡客观和主观评价指标。政府采购绩效不能仅由决策者自身判定,应由实际需要和社会效果评价。政府自我评价应遵循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制度。在设定指标体系时,应考虑客观定量指标和主观定性指标,确保评估指标体系的公正、合理与科学,真正达到评估目的,促使政府采购更加规范。
第五,指标体系设计应合理,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政府采购绩效指标体系可分为标杆性和操作性指标体系,前者提供参考标准以修正和完善政府采购行为,后者用于评估采购行为的多方面效果。但无论是哪类指标体系,都应具有可比性和可操作性,避免过于复杂或简化的评估体系。
最后,指标体系应遵循先易后难、逐步完善的原则。初期绩效指标不宜过于复杂,以免组织难以接受。随着绩效管理的深入,逐步完善指标体系,确保其可行有效,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政府采购绩效评估需求。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