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古代官员什么时候上朝,一个月有几天沐休

古代朝臣的早朝从凌晨三点开始。早朝源于明朝的议事仪式,分为大朝、朔望朝和常朝。朝臣需在午夜起床,快马加鞭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凌晨3点,朝臣在午门外等候,等待鼓声响起后,根据品级整理队伍,直至凌晨5点钟声响起,宫门开启,官员按品级入内,在广场整理队伍。不稳重的行为会被御史记录,待处理。皇帝驾临太和门或太和殿,百官行叩头礼,大礼结束后,四品以上官员才有机会与皇上对话。上朝的官员级别较高,一品站在太和殿内朝见皇帝,二品站在太和殿门口走廊,三品则站的更远,其他品级的官员没有资格。

清朝时期,军机大臣、六部尚书侍郎和京城各级重要衙门的主事几乎每天都早朝。《初学记》中描述,“休假亦曰休沐,《汉律》吏五日得一休,言休息以洗沐也。”秦汉时惯例是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洗沐。因此,官府每五天给一次假。两汉时期工作四天,休息一天。这个制度延续至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变成了旬休,每月上旬、中旬、下旬各休息一次,即十天一休。唐朝时期休假制度严格,轻易不得请假,请假还需在旬休期间补回。休假前需要告假,期满后需要销假。不销假一个月会被法俸,甚至解职。但唐朝的法定节假日较多,春节、寒食节合有七天假期,一年中假期约五十多天,加上旬休假期较多。

宋朝时期休假较多,不仅有旬休,春节放假七天,寒食节放假七天。天庆、天圣(皇帝母亲生日)、夏至、立春、上元、清明、重阳一年的法定节假日达到七十多天,加上旬休就有一百天。元代节假日较少,法定假日只有18天,但旬休制度仍然存在。明清时期,皇帝有时想取消旬休,尤其是工作狂朱元璋时期,休假很困难。全年只有春节、冬至、上元、元宵、中元(七月十五)。但事实上这种高压下效率并不高,很多官员到中午才过去。清朝皇帝一般是十日一朝,但前期皇帝都很勤奋,尤其是雍正,只要没事几乎天天上朝。后期乾隆前期也很勤奋,天天有朝会,而后期十天半个月一次朝会也是常事,后期一般不固定日子,而是临时通知,称之为“叫大起”,但南书房一直都有翰林值班。

古代上朝和月沐休基本保持一致。高品级或重要职位的官员才能上朝,四品以上或外地重要官员汇报、皇帝召见等才能上朝。臣子上朝需凌晨三点起,五点前在午门外等候;五点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官员进入。卯时,即时凌晨五点至七点,上朝即点卯,相当于现在每周一例会前人员是否有缺席。若遇到重要或重大事情需要议事,朝议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延续上朝时间。一般到上午九点就会退朝或散朝。对于古代月沐休制度,不同朝代各有不同,宋朝是沐休日最多的,达到一百多日,秦汉开始,基本上是五日一休,后面大致上是五日一休和十日一休交替进行。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