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流行性感冒病理改变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12:28:26
小儿流行性感冒的病理改变主要根据病情的轻重有所不同。轻度病例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的卡他性变化,即粘膜出现炎症和水肿,早期由单核细胞浸润为主。随着病情进展,晚期会出现广泛的上皮细胞坏死和出血性渗出物,但基底层细胞通常保持相对完好。
肺部组织的病理变化更为显著。间质性肺炎和出血性坏死性支气管炎是重症的特征,肺间质会水肿,并伴随细胞浸润。在肺泡中,可能会形成肺透明膜,这是一种病理性的结构,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此外,包涵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浆中,而非胞核内,这是病毒活动的体现。
在继发感染的情况下,肺部病变的形态和恢复过程会有所变化。单纯流感病程中,一般在发病5天后,基底层上皮细胞开始增生,新生的细胞层数可达7至8层。15天后,新生细胞开始出现纤毛,并产生粘液。然而,如果伴有细菌感染,基底层细胞的恢复会受到延迟,恢复过程可能比单纯流感更长。
扩展资料
流行性感冒(epidemic influenza)简称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常呈地方性流行,当人群对新的流感病毒变异株尚缺乏免疫力时,可酿成世界性大流行,其特点为突然发生与迅速传播,1918~1919年曾发生极广泛的世界性大流行,引致2000万人死亡。流感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婴幼儿和老人易并发肺部感染,防治工作不容忽视。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