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心脏自律细胞和心肌细胞的区别

1、细胞功能不同

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收缩的能力;

自律细胞:除了产生和传播兴奋,还控制心脏活动的节律。

2、动作电位不同

心肌细胞:在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外电位为正,膜内为负,处于极化状态。

自律细胞:不会有静息状态,只能用其最大极化状态时的膜电位值来代表。

3、肌原纤维不同

心肌细胞:含有丰富的肌原纤维,执行收缩功能。

自律细胞:它们含肌原纤维甚小或完全缺乏,故收缩功能已基本丧失。



扩展资料

心肌细胞生理特性为:兴奋性、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1、兴奋性:具有周期性变化,包括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

(1)有效不应期时间最长,从心肌细胞去极化开始到复极化3期膜内电位约-60mV的时期内。在此期内,不论给予多么强大的刺激,都不能使心肌细胞发生去极化而产生兴奋,即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2)相对不应期:有效不应期过后,膜内电位从-60mV~-80mV这段时期,心肌的兴奋性逐渐恢复,但仍低于正常,受到阈上刺激才能产生动作电位。

(3)超常期:相对不应期过后,膜内电位从-80mV~-90mV这段时间,膜电位水平接近阈电位,用小于阈值的刺激就能使心肌产生动作电位,说明此期心肌的兴奋性高于正常。

2、自动节律性

窦房结自律性最高,约每分钟100次,是心跳的正常起搏点。房室交界自律性次之,约每分钟50次;浦肯野细胞最低,约每分钟25次。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组织通常处于窦房结控制之下,其本身的自律性被掩盖而表现不出来,为潜在起搏点。

3、传导性:兴奋在心内传导具有严格顺序。

(1)兴奋在房室交界处传导速度最慢,延搁时间较长,需0.08~0.10秒,这种现象,为房室延搁。它使心房和心室不会同时兴奋和收缩,而使它们交替兴奋和收缩,从而有利于心室的射血与充盈。

(2)兴奋在心室内传导速度最快,传遍整个心室只需0.06秒,这便于心室发生同步式收缩,从而保证一定的搏出量。

4、收缩性

(1)“全或无”式收缩:心肌细胞以闰盘连接,其电阻极低,兴奋易于通过和传导,使心肌在收缩时宛如一个功能上的合胞体,一旦产生兴奋,所有心肌细胞发生同步收缩。

(2)不发生强直收缩: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心肌机械活动的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在此期内,不论受到任何强大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的兴奋和收缩,故不会发生强直收缩。

(3)对细胞外液的Ca²⁺明显依赖,心肌细胞肌质网不发达,终池贮存Ca²⁺量少。当血Ca²⁺升高时,心肌收缩力增强;反之,心肌收缩力减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肌细胞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