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发病学的基本环节是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01:14:38
发热的发病学的基本环节是如下:
1、信息传递:发热激活物作用于产内生致热原(EP)细胞,产生和释放EP,作为“信使”,经血流传递至下丘脑。
2、中枢调节:EP促使中枢发热介质释放,使体温调定点上移。
3、发热效应:通过传出神经引起骨骼肌寒战使产热增加;同时皮肤血管收缩,使散热减少,因产热大于散热而体温升高。
一、发热
正常人体温是由大脑皮层和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行调节,通过产热和散热之间的动态平衡保持体温相对恒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产热增加和散热减少,体温超过正常,则出现发热。多通风,注意散热,衣着宽大,忌用棉被包裹。夏天可使用空调,室温控制在27℃左右,注意定时开窗通风,使房间空气对流。
二、原因
1、致热原引起发热
血液中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这些细胞里含有致热原前质,经过适当条件的刺激,可放出致热原。致热原随血流到达体温调节中枢,然后通过体温调节使皮肤血管收缩,血管口径变细,血液减少,皮肤温度下降。
2、发抖是体温调节的一种反应
当皮肤温度下降时刺激皮肤上的温度感觉神经,引起皮肤内竖毛肌收缩,皮肤上就出现了鸡皮疙瘩,全身发抖。此时全身的肌肉收缩活力加剧,产热增加以补充体内热量的不适。因此,在高热前常有发抖。
3、发汗是散热的一种形式
体内产热继续增加,待体温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体温中枢即行调节体温,使体温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此时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可带走一部分热量。若体温继续上升,光靠皮肤血管扩张已不能达到散热的目的。因此,人体就开始采用发汗这种形式来散热。所以,在退热的时候患者常出汗。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