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演讲家“蛇口风波”中的思想交锋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20:02:19
1988年1月13日晚,一场在普通会议室进行的思想交流在深圳蛇口招商大厦9层展开。参会者包括曲啸、李燕杰和彭清一等,他们作为中国青年思想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与70名当地青年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由共青团蛇口区委副书记谢鸿主持。
座谈会上,一位青年提问:“内地人如何看待深圳?”曲啸回应说,人们对深圳的认识模糊,主要因为不了解,他区分了两种类型的青年:一是向往特区的创业者,他们是为了创业和付出;二是“淘金者”,他们关注个人利益,追求高生活质量和收入,不以长远发展为目标。曲啸明确表示,特区不欢迎只为个人利益而来的淘金者。
有人质疑,认为即使淘金者也对蛇口建设有所贡献,曲啸强调青年应有更深远的考虑,个人价值应在群体和社会中实现,他强调创业者的价值高于只为享乐而来的青年。一位青年指出,个人动机的复杂性使得区分创业和淘金变得困难。
座谈会上,青年们围绕如何表达对祖国的爱展开了讨论。一位青年直言,三位老师的思想在蛇口受到挑战,因为青年们在外资公司工作,有着不同的利益考量。曲啸则坚持认为,青年应有深厚的爱国之情,并质疑对方是否真的以实际行动表达爱。
座谈会后,相关讨论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媒体如《蛇口通讯报》和《羊城晚报》对此进行了深入报道,甚至引发了《人民日报》的深入报道和大规模的公众讨论。蛇口招商局董事长袁庚支持不同意见的表达,强调言论自由的重要性。
这场“蛇口风波”最终成为了一场思想的碰撞,不同观点引发了一场大讨论。2008年,深圳青年因那次座谈会入选改革开放30周年风云人物,他们的讨论被视为思想的“惊雷”。如今回顾,人们认识到,尽管观点有异,但尊重和包容是关键,应允许在合法前提下的思想多元化,避免过度批判或贬低他人观点。
扩展资料
20世纪80年代,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有四位演讲家红遍大江南北,他们是曲啸、李燕杰、彭清一和刘吉。
上一篇
宁德市培训制度怎么做
下一篇
产品专业主要学什么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