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影视制作分析的要点

第一点:构想与可行性(剧本)

构思阶段

核心人物:制片与编剧

目标:完成整个作品的构想,并确保可行性

制片(producer):负责制定整个拍摄计划、做好财务和组织工作

编剧(screenwriter):完成剧本

第二点:筹备(前期制片)

准备阶段

在商业性制片中,这个阶段又被称为“前期制作”(preproduction)。

核心人物:导演与制片。导演是完成影片的画面和声音的总负责人。

目标:组织整个拍摄剧组、挑选演员、勘景;按前期计划确立拍摄进程;布景、道具、服装、造型等等的准备工作;以及预视化的过程,如“故事板”、“动画板”等。

第三点:拍摄(影像与声音创作)

拍摄阶段

在工业化的方式下,拍摄阶段一般会将工作人员分为不同的组别来进行合作。

导演组。以导演为核心。其中包括:

1)场记:主要负责每一镜头的连续性的细节,以及演员的外表,以及道具、灯光、动作、摄影机位置,与每一镜头的时间。

2)导演助理:

第一导演助理,副导演,同导演一起制定计划、核对进度依照导演的要求为镜头做前期的准备工作。

第二导演助理,负责帮助导演进行同摄影组、电工组等现场工作人员之间的协调工作;

第三导演助理,负责现场的秩序,国内习惯将其划入制片组,称为现场制片。

3)对白员(提词员)

4)第二组导演

负责拍摄特技、动作场面、或者在主要拍摄点的远距离外的外景镜头等。比如香港的武术指导或称动作导演。

摄影组,以摄影师(负责与导演沟通每一场戏的灯光和拍法)为核心。还包括:

1)摄影助理:负责开关机、换片(带、卡)、对焦、跟焦、推轨等等。

2)场工:搬运设备、道具、器材、铺轨、收线。(当制作团队庞大时,会专设场务组由剧务负责领导)

3)灯光师:监督灯光位置与架设。(当制作团队庞大时,也会专摄灯光组)

录音组,以录音师(负责对白、环境声的录制)为核心。主要包括:

麦克风操作员:负责麦克风的设置

有时录音组还包括音效设计师,从前期准备开始为作品整体设计合适的声音风格。

美术组(美术指导):

服装师、化妆师、发型师、道具、布景等(当制作团队庞大时,会从其中分出道具组、服装组、化妆组、而美术组只负责布景)

制片组。以制片为核心,包括:

制片主任/制片统筹:负责分解剧本、制作分厂清单、制定预算、制定拍片日程表等。

生活制片:负责整个剧组的生活问题,例如吃饭、住宿、交通等。

现场制片:负责监督、管理、辅助剧组在现场的工作。

第四点:后期制作(剪辑与后期处理)

组合阶段(后期制作)

剪辑和合成。

在正常拍摄中,可能剪辑师会随着进度工作。他会尽快冲印底片,以便剧组工作成员能够最快看到拍摄效果以便及时调整。在数码制作时代,剪辑师往往同剧组一起工作,在剧组拍摄时期就同步完成初步剪辑,这样可以直接观察表演、光线、镜头等衔接中的问题,以便剧组做及时的调整。

当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剪辑师可以按照剧本顺序进行“粗剪”。在就“粗剪”讨论后,进行定剪。

定剪时,做字幕,后期音效设计、配音,完成画面特效。然后校色、调色。出成片。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