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农村,父母赶集回来会带什么吃的给我们呢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22:50:27
1. 赶集是民间常见的一种风俗,有的地方将集称为“场”或“圩”,因此赶集也被称为“赶场”或“赶圩”。
2. 在许多小城镇中,赶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这种说法适用于现代人。在过去,赶集是人们进行商品交易的重要活动,对于许多从事买卖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极佳的赚钱机会。
3. 在我老家,早年每五天会有一次集会,日期为每逢一和六。到了20世纪80年代,集会改为每三天一次,日期为每逢三、六、九,即每月九次集会,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4. 过去赶集,家里的大人通常会去购买生活必需品,同时,也有许多时尚的年轻男女在家长的带领下到集会上相亲,许多美好的姻缘就是在集会上开始的。
5. 对于孩子来说,赶集就像是一场盛宴,各种美食和娱乐项目让人眼花缭乱。
6. 记得父亲第一次带我去赶集时,差一点我就走丢了。当时,父亲遇到了一个熟人,他们一直在交谈。恰好旁边有一个卖牛杂肉的小摊,我就走过去看,因为个子小,父亲找了我好一会儿才找到。他二话不说就在我屁股上打了几下,但最后还是给我买了牛杂肉吃。那味道真的非常香,至今我仍然记得。
7. 以前的人非常实在,他们卖的肉就是真正的肉,而现在,肉的质量就无法保证了。
8. 对于我来说,油糕是赶集时我最常吃的食物,也是集会上最畅销的油炸食品之一,价格非常便宜,只需一毛钱一个。
9. 油糕是我们陕西人非常喜欢的一种油炸食品,特别是在华阴一带非常盛行。记得以前过节,无论是端午节、中秋节,还是收完麦子后的“忙天”,去别人家走亲戚都会带上几个大油糕。
10. 直到现在,这种习俗在很多地方依然存在。
11. 甑糕是陕西地区特有的小吃,当地人习惯称之为“jīng gāo”,主要用糯米和红枣制作,现在也有用蜜枣代替红枣的版本。
12. 我个人更喜欢蜜枣甑糕,相对来说,它的风味更好一些。
13. 大多数甑糕是这样的一个大锅,还有的就是用刀切着卖的版本,后者的口感比前者硬一些,而且是凉的,而锅里的则是非常热乎的。
14. 可以理解为一个是冬天吃的,一个是夏天吃的。
15. 以前在集会上,甑糕非常受欢迎,现在也是一样,尤其是在冬天,吃上一份热气腾腾的蜜枣甑糕,不仅软糯香甜,还能让人感到全身温暖。
上一篇
说男人是教练是什么意思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