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传”——从《断魂枪》看老舍的文化姿态求解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12:55:33
《断魂枪》结束在四个字:不传!不传!
也可以说,《断魂枪》的“眼”就在于“不传”二字。前面的精彩热闹都是铺垫,王三胜是第—层,孙老者是第二层,把大家胃口都吊起来了,都铆足了劲等着看高潮——“神枪沙子龙”的“五虎断魂枪”,可最终只等来矜持而又决绝的两个字:不传!“噗”,就像—个气球泄了气,高潮戛然而止,不传自然也就没好戏看了。这出人意料的结局颇让人惆怅,更引人深思而又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不传啊?
这从根本上涉及老舍在中西文明激荡中的文化姿态。
一般认为,“老舍擅长表现中国的世态,他基本的文学精神是对北京市民社会不歇的批判。”“……老舍点到了我们民族根性中最顽劣的一面:因循、保守、蒙昧、知足、萎缩、退隐、中庸、随遇而安、死活要脸、欺软怕硬、怯懦胆小,他点到了我们的痛处。这是鲁迅所开创的‘国民性批判’主题在老舍手中的复活,并得到不同程度的开掘与深化。”(见吴福辉《〈茶馆〉导言》天津人民出版社二○○五版)
有这个因素,但不尽然。如果从文化的层面看。甚至恰恰相反,老舍不同于鲁迅,他更多的从审美艺术的角度切入,对中国传统文化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认同,赞叹与留连,因而生发的是“临去秋波那一转”,方才得以“回蛑一笑百媚生”。在这一点上,他和二十世纪初叶开始负笈欧美的辜鸿铭、陈寅恪、林语堂、梁实秋、钱锺书等具有深厚的西方文化背景和经历的文人们相似。正是“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有了比较,才有了鉴别,才有了选择——中华文化。从辜鸿铭的“卫道”(中华道统),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到陈寅恪一生坚持繁体字竖写文言(并以此严苛要求弟子),都可一言以蔽之:中华文明至上论者。
老舍又何尝不是如此。你看他在散文《想北平》中怎么说的:“伦敦、巴黎、罗马与君士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即便说起水果来——“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露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如果说《想北平》带有浓厚的故乡情结,过于感性化和感情化的话,那么,老舍在《可爱的成都》中又理性地对中西文明做出了比较,甚或对工业文明做出了反思和批判——“中华民族在雕刻、图画、建筑、制铜、造瓷……上都有特殊的天才。这种天才在造几张纸,制两块墨砚,打一张桌子,漆一两个小盒上都随时的表现出来。美的心灵使他们的手巧。我们不应随便丢失了这颗心。因此,我爱现代的手造的美好的东西……我绝对不是反对机械,而只是说,我们在大的工业上必须采取西洋方法,在小工业上则须保存我们的手。谁知道这二者有无调谐的可能性呢,不过,我想,人类文化的明日,恐怕不是家家造大炮,户户有坦克,而是要以真理代替武力,以善美代替横暴。果然如此,我们须应想一想是否该把我们的心灵也机械化了吧?”
心灵当然不能机械化!反过来说,机械化有可能造成对人性的异化,对心灵的毒化,对审美的钝化。以上两段文字亦可看作是对沙子龙“不传”的间接回答。
夜静人稀的沙子龙遥想当年威风,自然不免落寞,“叹一口气”,但最终是,“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何等淡定,从容,矜持,大气而平和……
这也就是老舍自个儿的态度。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附《〈断魂枪〉点评》
老舍十分熟稔旧北平市民包括江湖黑道生活的方方面面,你看这一段关于沙子龙“徒子”们讨生活的世相描写,何等精准传神。
从王三胜的“开场词”到他后面与孙老者的对话,说得多地道哇,而且极合人物身份,极富人物性格,如果用京腔京韵念将起来,必定如当年沈从文所赞:“环转如珠,流畅如水,真有不可形容的妙处”。
注意,王三胜这一段耍大刀是动作描写的经典。
“有功夫!——你——有——功——夫!”孙老者人未至声先至,可谓先声夺人。但细瞧之下又其貌不扬,典型的“先抑”,而抑中又有“扬”——你看他的眼珠:黑得像两口小井……
又见“黑眼珠”,但“更深更小了,像两个香火……”常言谓传神尽在阿睹中,莫过如此了吧。
王三胜耍了一场刀,孙老者又胜了一场枪,这才要推出真正的主角了:会会沙子龙。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你听听孙老者这话,在行,在理,有底气。
你看这细节用得:王用言语激沙(“枪,枪,打掉了两次!”);用动作展示王的心理活动。(“没等吩咐,他慌忙跑出去。”)(泡茶都不等水开——这个报仇心切啊!)
会沙子龙是为了断魂枪,此处两个“不”字,以孙的坚决,继续衬托沙的决绝。
终于逼出了孙老者的一趟查拳,打得精彩,它和前边王三胜耍刀,孙王斗枪是谓动作描写的三段经典,也是全篇的华彩段落。尤此段,以实写虚,从“楼鸽飞起”到“风筝落下”再到“燕子归巢”,神乎其技而又精神贯穿,真力弥满。为断魂枪的最后出场(缺席)作了最后的铺垫。
微微一笑:不传!不传!是不是有—种虎死也不倒威的从容,大气和尊严……
(原载《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二○○九年第十二期)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