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经济分析经济分析指标及其计算和评价方法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17:30:05
在水利工程项目的经济分析中,不同年份的费用和效益需要调整到同一基准年进行比较。计算经济指标时,有几种常用的方法。首先,现值法(Net Present Value, NPV)将每年的效益(B0)和投资(K0)以及运行维修费(C0)折算到工程投产年年初,用公式B0-K0-C0来表示净现值。若NPV大于或等于零,方案被认为是经济上可行的。在比较方案时,选择NPV最大的方案,或者如果效益现值相同,选择费用折算现值之和最小的方案。
年金法(Net Annual Worth, NAW)则是将折算现值转换为每年的等额值,通过净效益年金(NAW)计算,其与NPV有直接关联。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基于NAW大于或等于零。在方案选择上,优先考虑NAW最大的方案,若效益年金相等,选择费用年金最小的方案。年金法便于直接按方案经济寿命计算,无需调整到同一时期。
内部回收率法考虑工程在经济分析期内的净现值等于零的折现率,即内部回收率。当回收率大于或等于规定的可行折现率,方案被视为经济上可行。独立方案比较时,优先选择回收率最高的。互斥方案则需分析增量投资的内部回收率,只有增量回收率大于或等于规定值,投资较大的方案才是经济合理的。
最后,效益费用比法通过比较工程效益现值与费用现值的比例,当比例大于1.0时,方案被认为是经济上可行的。在独立方案中,资金允许时,选择效益费用比最大的方案。而对于互斥方案,只有增量效益费用比大于或等于1.0,增加投资的方案才具备经济可行性。
扩展资料
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或技术方案,从国民经济整体角度,计算其所需投入的费用和可能取得的效益,分析其经济效果并评价其经济合理性的工作。又称水利工程国民经济分析或水利工程国民经济评价。其目的在于对水利建设项目的兴建和方案选定,进行决策判断,以提高水利建设的经济效益和决策的科学性。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