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辽宁省司法鉴定条例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司法鉴定活动,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司法鉴定及其监督管理等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包括法医类、物证类、声像资料、环境损害鉴定以及根据诉讼需要,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的其他应当对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实行登记管理的鉴定事项。

  本条例所称司法鉴定机构(以下简称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以下简称鉴定人),是指经省司法行政部门审核登记、备案登记,从事前款活动的机构和人员。第四条 省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本省行政区域内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登记、名册编制和公告以及司法鉴定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设区的市(以下简称市)司法行政部门依法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司法鉴定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省、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司法鉴定的相关工作。

  侦查机关根据侦查工作需要设立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由其设立机关依法进行资格审核并负责管理,不得面向社会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第五条 开展司法鉴定业务应当遵循依法独立、科学规范、客观公正的原则。

  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依法从事司法鉴定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不得干扰鉴定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第六条 省、市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司法鉴定行业发展,推动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有序发展,严格鉴定机构和鉴定事项的登记管理,加强工作协调。第七条 省、市人民政府应当鼓励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优质资源建设高标准鉴定机构和重点实验室。第八条 省、市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办案机关建立司法鉴定管理与使用衔接机制,强化司法鉴定活动监管和鉴定质量监督,提高司法鉴定的社会公信力。第九条 司法鉴定行业协会应当建立健全行业自律监督机制,发挥对会员的行为引导、诚信约束、教育培训、权益维护作用,促进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提升执业能力、鉴定质量和规范化服务水平。第二章 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第十条 鉴定机构、鉴定人应当依法进行登记或者备案登记。

  未经省司法行政部门登记或者备案登记,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从事本条例规定的司法鉴定业务。第十一条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从事司法鉴定业务,设立鉴定机构。

  申请设立鉴定机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规范的名称、符合司法鉴定要求的执业场所和不少于二十万元人民币的资金;

  (二)有明确的业务范围;

  (三)有在业务范围内进行司法鉴定所必需的仪器、设备;

  (四)有在业务范围内进行司法鉴定所必需的依法通过计量认证或者实验室认可的检测实验室;

  (五)每项司法鉴定业务有三名以上鉴定人;

  (六)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十二条 个人申请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应当由其拟执业所在的鉴定机构凭相应证明材料提出。

  个人申请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具有与所申请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相关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二)具有与所申请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相关的行业执业资格或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五年以上;

  (三)具有与所申请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相关工作十年以上经历,并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

  (四)拟执业机构已经取得或者正在申请《司法鉴定许可证》;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所申请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行业有特殊规定的,应当符合行业规定。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从事司法鉴定业务:

  (一)因故意犯罪或者职务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受过开除公职处分的;

  (三)被司法行政部门撤销鉴定人登记的;

  (四)所在的鉴定机构受到停止执业处罚且处罚期未满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受到停止执业处罚期满未逾三年的鉴定人,不得担任鉴定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