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中医里的什么叫真中风和类中风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13:55:07
什么是中风?
“中风”是中医学的一个病名,也是人们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中医认为有六大致病因素,即“风、寒、暑、湿、燥、火”,亦称“六淫”。其中,内风所致的疾病,即多类属于中风。
中风是以突然昏倒、不醒人事,伴发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为主要特征。现代西医指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塞、脑血栓、短暂性缺血发作等也属中风范畴。因该病起病迅速、来势凶猛,与自然界的“风”的特点相似,故称为“中风”。“中风”一词最早见于二千多年前我国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因其发病突然,亦称为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
中风的发病根源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当脑血管壁发生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变狭窄或形成夹层动脉瘤,在遇到患者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或用力过猛、血压升高等诱因影响下,造成血管破裂或阻塞,使脑血液循环形成障碍,造成部分脑组织缺血、水肿等病理改变,并导致神经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的中风病状。
中风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语言、运动、感知功能出现障碍。其中,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中医称为偏瘫(半身不遂),但是因脑囊肿、脑寄生虫病、脑脓肿等引起的偏瘫,则不属于中风范畴。
中风有哪些称谓?
中风的名称很多,是伴随着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对该病的不断认识,以至出现了众多不同的称谓。对中风的记载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我国医学《黄帝内经.素问》一书,描述该病为“仆击偏枯”,即指突然发生一侧肢体不能随意运动。正式把该病命名为“中风”的是东汉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并把该病分为真中风和类中风之别。这些医学论著充分说明我国古代医学家,对中风已有颇为深入的研究。还有的学者称它为“脑血管意外”及“脑溢血”。日本学者沿用我国传统医学称该病为“脑卒中”。民间将该病称为“半身不遂”,西医依据该病英文字母(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用缩写CVD表示。
以上名称的称谓,均属于中风的范畴,患者切不可被繁多的称谓混淆,造成漏诊或误诊。
中风分几种类型?包括哪些病?
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依据脑血管损害性质不同,中风一般包括两大类。一类为缺血性中风,主要包括脑梗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中风),脑梗塞中又分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脑梗塞:指局部脑组织由于血液供应缺乏发生坏死,也称为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指脑动脉血管壁的病变,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血流缓慢、血流黏度增高引起动脉管腔明显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脑部相应部位梗死。
脑栓塞:由于肌体异常物质(脂肪栓子),沿血流循环流入脑动脉或供应脑部的颈动脉,造成血流阻塞或产生梗死。 另一类是出血性中风,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出血:指脑实质内出血,80%在大脑半球,20%在脑干或小脑部位。
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液从颅内破裂的动脉或静脉流如蛛网膜下腔。
据统计,我国因脑梗塞发病的患者约占中风总患者中的47%-60%。脑出血发病的患者约占中风总患者中的40%左右。
谢谢。
上一篇
学药剂学都有什么科目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