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简述心理应激的概念

心理应激的概念如下:

1、应激,也被称为压力,1936年,塞利提出了“一般适应综合征”和应激概念,标志着现代应激研究的开始。其研究发现应激一般经历了警戒期、抵抗期和衰竭期三个阶段。

2、在日常生活中,应激源就是各种生活事件,包括来自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各种事件。生物性应激源是指借助于人的肉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刺激;心理性应激源指导致个体产生焦虑、恐惧和抑郁等情绪反应的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挫折;社会文化性应激源来自于变化的社会情境和生活事件。

应激的心理反应

1、认知反应:轻度的应激:增强感知能力,活跃思维。强烈的应激: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如感觉过敏或歪曲、钻牛角尖、思维或语言迟钝或混乱、自治力下降、自我评价降低等现象。

2、情绪反应:应激可导致焦虑、恐惧、愤怒和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焦虑是心理应激最常出现的一种情绪反应,适度的焦虑可提高人的警觉水平,有利于个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但过度的焦虑则会破坏个体的认知能力。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