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培基工业建设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00:40:38
朱培基于1950年4月到达东北工业研究所,这个研究所前身是伪满时期的大陆科学院,经过战乱,仪器设备已经荡然无存,人员大部流散。因此,开始一段时间的工作基本上是整顿秩序和搜集失散的设备。之后,研究所选题,但都是一些零星散乱互不相关的课题。那时还是恢复时期,东北工业的建设处于萌芽状态,能得到的也只能是这种课题。1951年,研究所被划归中国科学院,成立了机电、化工等几个研究所,这是中国科学院中的第一批技术科学研究所。朱培基被分配到机电研究所,服务对象虽不局限于东北,但当时东北是中国工业建设的重点,主要的工作课题仍在东北。一部分课题是由工厂提出,也有自己寻找的,但都是十分实际的课题。它们的特点是要短期见效,课题组都很小,一般不过二三人,甚至一个人单干,虽然课题很小,但有的确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东北电力系统的维修是一个重大问题。一旦出现故障,如鸟类作巢引起短路或冰雪压断电线等,首要的是查线。因为电线常穿行于深山老林之中,要勘察线路找出故障点,是一件麻烦的事情。朱培基和组内同志采用雷达反射原理设计了一种仪器,产生一串脉冲电波,通过高压电容发送到高压电线上,再用一个阴极射线管把输出和反射波记录下来,就可以看到线路的情况,把故障前后记录对比则可判断故障点的位置,作用非常明显。
哈尔滨电机厂线圈项目的装置用于检查哈尔滨电机厂线圈的生产。哈尔滨电机厂是中国建国初期新建大型骨干企业之一,主要生产大型电机,功率在万、千瓦数量级。其线圈的生产是一重要环节,在一个有数十或成百个线圈的电机中只要有一个出现问题便会使整个电机损坏,但过去生产的线圈却没有适当的检验设备作最后的检测,以致有许多由于工艺或操作不当产生层间短路,这些线圈用到电机上自然是十分危险的,已经有数台电机交货后不久即遭退货。朱培基小组研制的匝间绝缘检测装置解决了这一难题,使生产流程得以顺利运行。
另外还有很多类似的课题,像鞍钢轧轨厂的钢轨轧头的淬火问题,大连机床厂齿轮表面处理等,都是新建厂矿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这些课题都很零星,形不成方向,但对恢复时期的工矿建设却是必须的。当时也有一些课题的内在学科联系属于自动化方向。如长江水利工程局提出的流速仪校正车的控制,上海电焊机厂的自动埋弧焊机送线控制,以及湘潭电机厂生产的电弧炉的电极调节等。有些是设备的研制,有些要提供分析、给出数据,使厂矿在生产和操作上有所遵循。
早在机电所时,朱培基可以通过一些课题的研究为中国电子模拟技术建立基础,使他感到模拟和计算技术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性。于是在1955年他首先在国内提出了这方面的课题,并和几个同志开始了这方面研究工作。1956年成立了自动化研究所,其中有计算技术在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室,这就使这一方面的研究成为自动化学科中的一个分支。
扩展资料
朱培基,计算机控制及计算机图形显示和数字讯号处理专家。长期以来在上述几个领域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参与和指导完成了中国第一台大型模拟计算机以及中国自动化试点中的过程控制计算机等研究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