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历史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00:48:50
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的历史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当时,校长竺可桢以惊人的胆略和魄力,率领全校师生西迁至贵州遵义,为保护教育和培养人才。1939年,教育部同意浙大在浙赣闽设立分校,分校设在浙江永康,录取正取生120名,备取生30名。分校于1939年10月1日开学,创办初期仅设一年级,学生第二年升入二年级。
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在东方剑桥竺可桢时代(1936-1949)被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誉为“东方剑桥”。竺可桢在选聘优秀教授、增加图书设备和奖励优秀学生和贫寒子弟等方面打造浙江大学。郑晓沧,作为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的创建人之一,曾任教务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浙大龙泉分校主任,同时也是美国著名小说《好男儿》、《小妇人》、《好妻子》最早的中文译者。
在龙泉分校期间,师生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共度难关。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日本并未在后方浙江龙泉新开办大学,而是浙大龙泉分校在抗战前沿的后方浙江龙泉新开办。这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丰碑,是世界战争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夏钦瀚先生回忆当时学习、生活的情景,微弱的灯火,虽照不明书本的字里行间,却熏黑了每个师生的鼻孔。龙泉分校的经历是他们一生中最重要、最宝贵的财富,对他们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扩展资料
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创建于抗战时期,学校除坚持教课外,还开展各项学术活动,宣传抗日。是浙江省一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在此头尾办学7年,曾哺育一大批国内外知名教授、科学家。现系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一篇
函授大专去哪里报名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