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木偶历史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18:57:43
如皋,位于江海平原,历史文化悠久,素有“木偶之乡”的美誉。提线、杖头、布袋、大灯彩、扇子木偶等种类繁多,木偶戏剧源远流长。据记载,早在1689年,如皋文人冒襄为了纪念其父亲冒起宗诞辰百年,邀请木偶班与家乐一同在如皋冒家巷德全堂演出。如皋图书馆馆藏的清代木版书《东皋诗存》中,收录了一首观赏木偶戏的诗:“乱踏黄昏入醉乡,酒家楼上烛辉煌。登台漫作侏儒舞,过眼堪怜傀儡忙。唬笑正同真面目,优伶犹有旧冠裳。不须更说鱼龙戏,赢得逢场一举觞。”诗中所提到的“侏儒舞”便是杖头木偶戏。这表明当时的木偶戏演出已颇具规模。
相传如皋杖头木偶技艺源自皇宫。据传,清代中期,一名姓黄的木偶艺人从皇宫逃出,改姓邝,隐居如皋,传授宫中杖头木偶制作和操作技艺。道光二十三年(1842年),如皋杖头木偶戏班缪二麻子在如皋东部一带演出。同治三年(1864年),如皋丁西杖头木偶班与雪岸杖头木偶戏班相互学习,探讨表演艺术。到了上世纪初,如皋大大小小的木偶戏班数量上百,主要分布在如皋东南部较为富裕的地区。每个戏班人数不等,从四五人到六七人不等,有些戏班成员半农半艺,有些则以此为生。娄家班的班主娄加如,其父娄元章、祖父娄高、儿子娄生福、孙子娄鹏都是杖头木偶戏艺人。娄家班名为“新艺”,李家班名为“新盛”,还有马塘的钱家班和雪岸的金国财、金竹华,两个金家班以及龙舌的杨怀爵班,这些在当时都是颇具名气的木偶戏班。1954年,这些戏班合并成立了如皋县木偶京剧团,娄加如担任团长。当时的成员有18人,包括操纵演员、说唱演员及乐队。他们的活动范围除了苏北,还延伸至江南、上海、山东、浙江、安徽等东南沿海城乡,搭台、扯蓬,演“蓬戏”。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皋木偶戏经历了多次变迁。1989年,成立了如皋市木偶艺术团,至今仍有零散的木偶戏艺人进行表演活动。如皋木偶戏不仅展现了其悠久的历史,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如皋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
上一篇
南京哪里有大排档夜市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