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腭杆的厚度约为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4:32:18
前腭杆的厚度约为1mm。
大连接体的类型:
1)腭杆:位于上颌腭部,因所在位置不同,又分前腭杆、后腭杆和侧腭杆三种。
A.前腭杆:位于腭隆突的前部,腭皱襞的后部,大约位于双侧第一前磨牙之间的位置。薄而宽,厚度约1mm,宽度6~8mm,离开龈缘4~6mmn。与黏膜组织密合无压力。
B.后腭杄:位于腭隆突之后、颤动线之前,两端稍微弯向前至第一、二磨牙之间。后腭杆的厚度为1.5~2mm,宽度约为3.5mm。后腭杄与黏膜轻轻接触。
C.侧腭杆:位于腭隆突的两侧,离开龈缘4~6mm,与牙弓并行,宽度为3~3.5mm,厚度为1~1.5mm。注意当联合使用前、后、侧腭杆作为大连接体时,前腭杆后缘和后腭杆前缘之间的距离应不少于15mm。
2)腭板:由前腭杆向前伸展至前牙舌隆突之上而形成前腭板;若向左右两侧延伸则形成马蹄状腭板(U型板);如再与后腭杆连接,则呈开“天窗”式腭板或称前后杆联合连接体;如果覆盖全腭区,则形成全腭板。
3)舌杆
A.位置:位于下颌舌侧龈缘与舌系带黏膜皱褶之间,距龈缘3~4mm。
B.厚、宽度:一般厚2~3mm,宽3~4mm,边缘薄而圆钝,前部应较厚,后部簿而宽,以利于使其具有足够强度并较舒适。
C.与黏膜的关系:为了防止义齿受力下沉后舌杆压迫软组织,舌杆与黏膜间应预留适当的缓冲间隙,缓冲量根据下颌舌侧牙槽骨的三种形态有所不同。垂直型者舌杆与黏膜平行接触缓冲量最小;斜坡型舌杄与黏膜略分离,缓冲量一般为0.3~0.5mm;倒凹型者的舌杆应放在倒凹以上或在倒凹区留出空隙,并在骨突区充分缓冲。
4)舌板:舌板是金属铸造而成的舌侧高基托,覆盖在下前牙的舌隆突区之上,进入牙间舌外展隙,舌板上缘呈扇形波纹状。舌板常用于口底浅、舌侧软组织附着过高、舌隆突明显者,尤其适用于前牙松动需夹板固定者,舌系带附着高,不能容纳舌杆者,以及倒凹过大等不宜使用舌杆者。
上一篇
函授选什么学校
下一篇
西安排名第一的肉夹馍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