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语语音例子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11:32:47
在温州方言中,一些常见的汉字发音与普通话有显著差异,展现出独特的语音特点。下面,我们通过一些例子来了解温州方言的读音特点。
首先,我们来看看“饺、铰、绞”这三个字在普通话中的读音都是“jiao”,但在温州方言中却有所不同。比如,“饺儿”(或水饺儿、油饺儿)不读“光儿”,而是读作“叫儿”。同时,“铰刀”(用于加工内孔的机械工具)在机械工人口中被称为“jie”刀(叫刀),而不读作“go”(光刀)。然而,在中药店里,加工药片的“铰刀”却读作“go”(光刀),不读作“叫刀”。只有“绞”字,在温州方言中只有一个读音“go”,没有人会读作“jie”。
接着,我们来看看“龙、隆、笼、砻”这四个字在普通话中的读音都是“long”。除了“笼”和“砻”与普通话读音一致之外,其他情况下“龙”字在温州方言中有时会读作“lue”(寮),如端午节的“划龙船”“看斗龙”“红龙”“白龙”(龙舟的颜色)、龙泉巷(地名)等。而“隆”字也有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读作“lue”(寮),如“乾隆(long)皇帝”或“戏说乾隆(lue)。”
在“卵、蛋”的发音上,温州话通常读作“鸡卵”、“鸭卵”、“咸卵”、“茶叶卵”、“鹌鹑卵”等。但当提到“皮蛋”(彩蛋)时,不读作“皮卵”,而瓯菜谱上的名菜“皱纱鸽蛋”也不能读作“皱纱鸽卵”。在“滚蛋、坏蛋、捣蛋”中的“蛋”只能读作“蛋”,否则会显得非常尴尬。而“生日蛋糕”、“肉丝蛋汤”则可以读作“生日卵糕”、“肉丝卵汤”。
对于“脂”的发音,温州方言读作“zi(资)”。例如,在“脂肪、血脂、油脂化工”等词语中,唯独与“胭”字搭配时读作“zei”变成“胭脂”。
在“规矩”的发音上,温州方言较少读作“居矩”,而更倾向于读作“归(gui)矩”。例如,大人会批语小孩:“你这孩子,太不懂‘规矩’(归矩)”,但在规定、圆规、规则里的“规”却读作“ji”(居)。
对于“当归”这一中药名,有人读作“danggui”,也有人读作“dangji”(当居)。在珠算中,“飞归”、“九归”却读作“飞居”、“九居”。
在“摆架子”的发音上,指那些装腔作势、目中无人、用权势威吓人的办事者,在温州人中却是照普通话发音来读,读作“摆架(jia)子”,而不是读作“架”(挂)。
最后,温州老地名“三角门”和“三角城头”,前者“角”读作“jia”(脚),不读作“gu”(各),如在瓯语民歌“叮叮当”中的“三角门外孤老堂”。而后者却读作“gu”(各)。
扩展资料
瓯语即吴语瓯江小片的别称,为吴语支系之一。因其主要分布在瓯江下游两岸,故名。瓯语方言属吴语方言,但其语音、词汇、语法等同苏州、上海、杭州、绍兴、宁波等北部吴语有很大差异。上述所举的例子,温州人的读法已约定俗成,若照“规范”的读法反而使人听不明白。 瓯语有自己独特的发音方式,但有的词语,既不像方言发音,又不像普通话发音,别说许多外地来温者难懂难学,就连本地许多朋友也不知其所以然,只得“普通话搭搭边 ”或“温州话搭搭边”,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