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浙江一小学推出“睡眠令”,老母亲满心欢喜,拍手称赞!你怎么看

俗话说,“人在睡中长”,我们都知道,在儿童生长发育阶段,充足而优质的睡眠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充足的睡眠会促进孩子生长激素分泌旺盛,让大脑变得聪明。相反,经常熬夜晚睡,会使大脑反应变得迟钝,智商降低,更有可能危及 健康 。

近年来,关于孩子的睡眠问题,无不牵动着老母亲们的心。可奈何作业太多,孩子课业负担太重,哪有那么多时间睡觉?

浙江一小学推出“睡眠令”,老母亲满心欢喜,拍手称赞

怎样保证小学生10小时充足睡眠时间?怎样让孩子早点写完作业睡觉?等等这些问题,让老母亲们真是操碎了心。

这不,为了保证给孩子一个充足的睡眠时间,浙江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就向全体师生发出了一道“睡眠令”。“睡眠令”要求保证孩子每晚9点前睡觉,每晚8点前完成所有作业。

同时为了配合“睡眠令”的有效实施,该小学教育集团还向教师发布了一纸“家作令”:即要求老师控制作业总量,尽量不留书面作业,还要求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对此老母亲们纷纷响应,满心欢喜,拍手称赞。“孩子终于能睡个充足的好觉了。”“终于不用再面对’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的生活了,亲子关系都变好了呢。”……

一纸“睡眠令”真能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吗?

多年来,关于孩子课业负担太重,作业太多,孩子根本睡不够等问题屡见不鲜。在中国“唯分数论”的教育窘境下,一纸“睡眠令”就真的能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吗?

答案是不能的。在中国“唯分数论”的教育窘境下,有中考、高考这两个人才选拔机制在,对学生的评价最终还是要看分数、看成绩好坏。

而看分数、看成绩好坏,更多的家长还是认为要靠题海战术。孩子在课堂上被填鸭式灌输知识,课后又是刷不完的作业,甚至很多家长为了使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取得更高的分数,将孩子送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试想,这样的孩子每天能睡足吗?

而光靠一纸“睡眠令”就保证孩子的充足睡眠,简直是杯水车薪,远水解不了近渴。给学生减负这个问题由来已久,教育部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下文件发通知,效果仍不明显。关键还是在于改变中国的教育体制体制、完善中考高考的人才选拔机制。

不能让“睡眠令”流于形式主义

俗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睡眠令”的实施是呼吁和唤醒家长对孩子睡眠问题的重视,但这个美好愿景不能只流于形式主义,成为一纸空令。

在中国“唯分数论”这一教育窘境下,要想“睡眠令”真正有效实施,还是要落实做好如何减少孩子的课业负担这一问题上,还孩子一个充足的睡眠。

对于老师而言

首先,老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只有学生在课堂上消化的知识越多,那他课后出现的问题就越少,做题的效率也会提高。所以这就需要老师对教材、教学目标、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分析和了解,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引导孩子学习。

其次,要提高学生课业的精准度,也就是对每个学生的课业量身定制。 根据学生能力的高低,把握全班同学平衡的基础上,可以设置选做题、提高题等,明确学生难度的边界在哪,把课后作业当成学习的补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家长而言

家长要正确认识每个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和天性,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理性设置对孩子的期望值,鼓励孩子各展其才。

同时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合适的培训班,不盲目攀比,不跟风报班,以免加重孩子课业负担。

此外,家长也要做好家校共育职责,配合学校做好家庭教育,注重言传身教,与孩子多沟通交流,与学校老师多沟通交流,共同促进孩子身心 健康 。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