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学校食品安全总监及食品安全员:这份校园食品安全风险提示请查收!

春季,气温回暖湿度大,微生物活跃,是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为了保障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本文发布春季校园食品安全风险提示如下。

一、充分认识校园食品安全主要风险

引起校园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以致病性微生物和有毒植物中毒为主。学校食堂常见风险包括:

即食类食品如三明治、热狗、汉堡等易受沙门氏菌等肠道致病菌污染,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不得采购冷加工糕点。

生食类、冷食类食品、裱花蛋糕、散装熟食制品不得在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内制售。

米饭和蛋炒饭在加工和储存不当时,可能引发蜡样芽孢杆菌感染,加工鸡蛋前需清洗,炒米饭前中心温度应达到70℃以上。

人员、器皿和食材间交叉污染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感染。

烹饪未做到烧熟煮透,引发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等肠道致病菌感染。

农村地区学校宣传学生不采摘野菜、野果食用,防范误食马桑果、野生菌及其他野菜野果引起的植物性中毒。

二、防范诺如病毒传播风险

春季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期,学校和托幼机构需严格执行食堂从业人员每天晨检制度,加强健康监测,出现相关症状不得上岗或暂停工作。在食品制作过程中佩戴口罩并做好手卫生,严防通过食堂从业人员或食品传染诺如病毒。

三、严格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学校应按照食品安全相关规定,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实行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确保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尽责尽职,推进“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

学校需定期排查食品安全隐患,重点包括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状况、食品原料管理、设施设备清洁消毒、隐患问题整改等。

学校食堂及校外供餐单位需严格执行GB31654《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加强人员管理、进货查验、加工制作、清洗消毒和食品留样等。

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科普宣教,提升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和健康素养。

四、培养个人健康饮食习惯

合理搭配一日三餐,摄入充足能量、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避免高油、高糖、高盐食品,控制零食摄入。

重视个人健康,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用生水,不光顾无证餐饮店,不食用未知风险食物,不购买“三无食品”和“五毛食品”。

倡导节约用餐,珍惜粮食,养成文明消费、节约用餐的习惯。

以上内容基于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信息整理。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