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氏食狮史的意思是什么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12:43:38
赵元任先生创作的《施氏食狮史》是一篇有趣的语言实验作品,写于20世纪30年代。这篇短文使用了一组字形不同但发音均为“shi”的汉字,以展示汉字的表意特点。文章的背景设定在常州青果巷,赵元任先生居住于此。当时,一些人盲目崇洋媚外,认为西方的一切都优于中国,甚至主张用拉丁字母代替汉字。赵元任先生对此非常不满,便创作了《施氏食狮史》这篇作品来回应。
《施氏食狮史》全文共九十二字,每字的普通话发音都是“shi”。当用普通话朗读时,虽然阅读上没有障碍,但拉丁化后则显得极其荒谬。有人认为赵元任希望通过这篇作品来证明中文拉丁化带来的问题,但支持拉丁化的人则认为赵元任只是想说明拉丁化更适合白话文,不适合文言文。
《施氏食狮史》原文如下:“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适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为了进一步推广赵元任先生的思想,有人在1980年代后期编写了《施氏释史氏》,增加了两位角色,旨在表达对生态和环保的关注。故事中,施先生是一位热爱狮子的诗人,而史先生则是一位喜欢吃狮子肉的石匠艺人。经过一番对话后,史先生决定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并以石雕狮子为艺术借鉴,制作出十只新的石狮子雕塑。
《施氏释史氏》的故事如下:“家居石宅的施先生十分喜欢狮子,不但熟悉狮子的形态、生态,还写过好些描述和赞美狮子的诗词。在石狮市,有一位史先生是个石匠艺人,喜欢吃狮子肉,把这种喜好看成是一种时髦,打算凭着自己的石雕才艺一定要吃上十只狮子的肉。这一天,史先生开车来到集市上寻找狮子,恰好施先生也到市场上转悠,更巧的是有十只狮子被送到了饮食一条街。施先生告诉史先生有十只狮子,让他去观看,史先生拿着一枝箭矢去逗弄狮子,那十只看起来几乎乱真、可以吃的狮子其实是十只石头狮子。施先生就吃野味一事对史先生说:如果狮子绝种了,某些人喜欢吃野生动物的嗜好也就随之同归于尽,人类社会也会(因生态失衡)走向消亡。于是史先生决定戒除贪吃狮子的恶习,并着手以食街上那十只石狮子为艺术借鉴的楷模。十只新的石狮雕塑完工了,排列壮观,慨叹酸雨对石雕的侵蚀损坏,石狮市的石匠艺人史先生把十只石狮子搬送到了石宅施先生的石屋里安放。”
通过这种方式,赵元任先生不仅展示了他的语言才华,还引发了人们对于语言和文化重要性的思考。
上一篇
吉林市新凯旋教育怎么样
下一篇
方舟机床怎么启动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