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借助普通话推断粤语读音(四)声调篇

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粤语有六声九调: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九调是将入声调独立出来的划分方式。入声字在六声划分法中只能是1/3/6声,而在九调划分法中对应7/8/9声。

注意这里的“阴阳”指古声母的清浊,而“阴声韵”与“阳声韵”指韵尾的情况。两者不可混谈。

中古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普通话与粤语的演变情况如下:

总结:普通话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派四声;粤语四声分阴阳,阴入再二分。

中古的浊声母分为全浊和次浊,全浊声母在普通话和粤语均已清化,次浊声母保留浊音(除非演变成零声母)。

声调推断的第一步是区分入声字和非入声字,前文已讲述识别方法。假设读者能识别入声字,以普通话为起点推断粤语声调。

普通话读1声且非入声字,粤语多读1声。

普通话读2声且非入声字,粤语多读4声。

普通话读3声且非入声字,粤语多读2,5声。

普通话读4声且非入声字,粤语多读3,5,6声。

入声字在粤语读1,3,6声(或九调划分法的7,8,9声)。区分清浊后,需考虑阴入读1声还是3声,取决于粤语韵腹:短元音读1声,长元音读3声。

粤语变调一般发生在词尾,尤其是变为1/2声。当强调某个词、表示贬义、含义区分、两低调相遇、连读时,变调会有所不同。建议观看视频体会变调。

多音字是普通话和粤语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涉及不同读音及意义。对于普通话和粤语都是多音字的情况,分别推导粤语读音即可。有时同一多音字在普通话和粤语的读音不对应,需单独记忆。

普通话中的文白异读,指某些汉字在方言中有两种读音,代表不同的语音层次。粤语的文读多借自官话,白读多继承方言固有成分。普通话的文白异读主要集中在-k韵尾入声字中。

粤语中的文白异读涉及中古全浊声母上声字、中古梗摄二等字和中古梗摄三四等字的读音变化。还有不成体系的文白异读字。

总结了普通话与粤语之间的读音对应规律,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普通语言学爱好者推断粤语读音。借助音韵学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母语优势。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