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延时摄影怎么移动镜头

视频需要匀速移动,而在时间间隔相等的前提下,匀速就是等距离。每次拍摄等距离移动是自动滑道的一个特性,也是运动延时摄影的另一个基本要素。同样,人工移动也必须遵从这个原则,每次移动的距离偏差不要超过15%,否则拍出的画面就能发现一顿一顿的。

至于每次到底移动多远的距离,要视运动方式、主体距离和自己的偏好来确定。每次移动的距离越大,角度的变化也越大,最后视频的画面运动就越快。一般的原则是,距离主目标越远则每次移动的距离就可以越长。

换算成角度,横向拍摄时每次移动的视角变化为0.3度到1度比较合适,0.6度是常规速度,0.3度是慢速,而每次1度的话节凑较快。按照每步0.6度计算,就相当于1%弧度,而1弧度就是距离等于弧长。也就是说,如果拍摄距离主体50米,那么每次移动距离可以选0.5米左右。

扩展资料:

延时摄影的要求:

1、等间隔曝光

这是延时摄影最基本的要素,否则对于云彩、慢速运动物体,画面将失去起码的连续性。为了能够达到这个目的,一般是机内定时拍摄或采用定时快门线,确保拍摄间隔一致。

当然,有些时候可以欺骗一下,在无云、较大间隔的场合,时序参照物不多,可以进行非等间隔曝光,这样便于采用手工快门。即便是有云的场合,拍摄间隔相差15%也一般看不出来。

2、始终瞄准焦点

我们经常能看到直升飞机绕一个主体飞行,或者斯坦尼康稳定器绕一个人拍摄的视频,这种就是环绕拍摄,理想状态下是距离主体的半径不变,镜头中心一直对向物体,揭示物体的各个角度,形成强烈的三维感。

3、相机保持水平

只保持主体稳定、焦点固定是不够的,因为相机如果左右方向不保持水平,就会产生麻烦。当瞄准点不在镜头的正中心位置,后期通过旋转方法就不能完全纠正,画面的边缘就会产生摆动。

具体说,镜头成像从中心到外围,放大倍率是不一样的,广角镜头尤其如此,边缘的部分会被拉伸。如果相机不保持一定的水平位置,边缘物体的成像位置距离画面的中心就忽大忽小,伸缩就不一样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延时摄影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