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第4章 审计抽样方法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11:28:37
考试情况:属于非常重要章节,历年平均考察分值为6分左右。主要以客观题考察,偶尔在简答题甚至综合题中涉及审计抽样的内容。考试应对:重点是理论知识,不用放太多时间和精力在计算上。
近5年考点:审计抽样特征、审计抽样的适用性、抽样风险、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样本规模、评价样本结果。
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一. 审计抽样
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的审计程序,使得所有抽样单元均由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的基础。
→审计抽样:选取审计证据的一种方法。
1. 基本特征
(1)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3)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
【注释】
(1)全查不属于审计抽样。
(2)审计抽样时,所有抽样单元都应有被选取成为样本的机会,并不意味着有均等的机会。
(3)只有当从抽样总体中获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时,注册会计师才能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总体的结论。
①代表性:是指在既定的风险水平下,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整个总体实施与样本相同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类似。(样本错报→推断总体错报)
②样本具有代表性,并不意味着根据样本测试结果推断的错报一定与总体中的错报完全相同。
③如果样本的选择是无偏向的,该样本通常就具有代表性。
④代表性与样本规模无关,而与如何选取样本有关。(例如,对全年的营业收支超额选取100个样本,但该样本都是12月的,该样本就没有代表性)
例题1:在运用上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时,下列各项因素中,不影响样本规模的是() A. 控制的类型 B 可容忍偏差率 C 控制运行的相关期间的长短 D 选取样本的方法
分析:样本规模取决于所测试的控制的类型,通常对人工控制实施的测试要多过自动化控制,因为人工控制更容易发生错误和偶然的失败,而针对计算机系统的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只要发挥作用,曾经测试过的自动化控制都能保持可靠运行。
B.可容忍偏差率越高,预期结果越差,则要求越低,样本规模越小。C. 控制运行的相关时间越长(年或季度),需要测试的样本越多,因为注册会计师需要对整个拟信赖期间控制的有效性获取审计证据。D.选取样本的方法与样本规模无关。
例题2:下列有关有关审计样本代表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样本代表性与如何如何选取样本相关 B.样本代表性与整个样本而非样本中的单个项目相关 C.样本代表性通常与错报的发生率相关 D. 代表性与样本规模相关
解析:C 代表性通常只与错报的发生率而非错报的特定性质相关。
样本代表性与选取样本的方法相关。如果选取样本完全随机,那么样本一般可以能够代表总体。相反,有偏向的选取样本,则样本不具有代表性。
代表性是指在既定的风险水平下,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整个总体实施与样本相同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类似。因此,代表性与整个样本而非样本中的单个项目相关,不选。
例3:有关审计抽样的样本代表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如果样本是无偏向的,则样本具有代表性; B. 样本具有代表性意味着根据样本测试结果推断的错报与总体中的错报相同。 C.样本代表性与样本规模无关 D. 样本的代表性通常只与错报的发生率而非错报的特定性质相关。
样本代表性并不意味着样本测结果推断的错报一定与总体中的错报完全相同。“类似”
二. 适用性
获取审计证据时进行的审计程序: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
(1)不适用:风险评估程序
原因: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目的是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重大错报风险,并不需要对包含全部项目的总体得出结论;此外风险评估程序实施的范围较为广泛,获取的信息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因而不适用于审计抽样。
(2)审计抽样适用:有运行轨迹的控制测试(例如文件记录)和实质性程序中的细节测试
→对于未留下运行轨迹的控制测试,由于无“样”可抽,因此不适用于审计抽样。
→风险评估程序和实质性分析 是对总体进行评估和分析,因此不适用于审计抽样。(预测性而非结论性)
三. 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最大不同点:统计抽样可以客观地计量和精确地控制抽样风险。
3.1 抽样风险
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于如果对整个总体实施与样本相同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的风险。
(样本不能代表总体的风险)
影响因素
(1)样本规模和抽样方法
(2)样本规模和抽样风险反方向变动。
3.1.1 控制测试的抽样风险 3.1.2 细节测试中的抽样风险
3.1.3 抽样风险的控制
(1)无论是控制测试还是细节测试,都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来降低抽样风险
(2)如果对总体中所有项目都进行检查,则不存在抽样风险,此时审计风险完全由非抽样风险产生。
→抽样风险是由于采用审计抽样造成的,若不采用审计抽样则审计业务中不存在抽样风险。对所有的项目都进行检查,本质上是全查,并非审计抽样,因此不存在抽样风险。
→非抽样风险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与抽样无关,因此,所有的审计业务中都存在。抽样风险只在运用了审计抽样的审计业务中存在。
3.2 非抽样风险
(1)含义:与抽样风险无关的原因而导致的风险。(→不能通过扩大样本规模来降低风险)
(2)产生原因:人为因素造成的
举例:选择的总体不适合测试目标、未能适当地定义误差、选择了不适于实现特定目标的审计程序、未能恰当地评价审计发现的情况。
(3)产生环节: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均可能产生非抽样风险
(4)非抽样风险的控制:可以降低或防范,不可消除;难以量化
四. 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
属性抽样:“属性”即发生率,属性抽样是对总体中某一事发生率得出结论的抽样方法,目的是测试控制的偏差率,适用于:控制测试
变量抽样:“量”总体金额,因此变量抽样是一种对总体金额得出结论的抽样方法,目的是测试错报的金额,适用于:细节测试。
五. 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运用
对大规模总体而言,总体实际容量对样本规模几乎没有影响。
(一)样本设计阶段
确定测试目标→定义总体和抽样单元→定义偏差构成条件→定义测试期间
注册会计师实施控制测试的目标是提供关于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以支持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
总体和抽样单元取决于测试的目标。
2.定义总体和抽样单元
(1)定义总体
总体需要满足的特性:适当性、完整性、同质性
总体是基于测试目标而确定的
适当性:总体适合于特定的审计目标;(举例:针对核批支付流程的内控有效性,仅将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