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笔记——第四章血液循环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10:22:14
1. 心动周期与心率的概念: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心动周期通常是指心室活动周期,因为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起主要作用。
2. 心率与心动周期的关系:心动周期时程的长短与心率有关。心率增大,心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比例较大。心肌工作的时间相对延长,因此心率过快将影响心脏泵血功能。
3. 心脏泵血的过程:
(1)射血与充盈血过程(以心室为例):
- 心房收缩期:在心室舒张末期,心房收缩,心房内压升高,进一步将血液挤入心室。随后心室开始收缩,进入下一个心动周期。
- 等容收缩期:心室开始收缩时,室内压迅速上升,当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而此时主动脉瓣亦处于关闭状态,故心室处于压力不断增加的等容封闭状态。当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时,主动脉瓣开放,进入射血期。
- 快速射血期和减慢射血期:在射血期的前1/3左右时间内,心室压力上升很快,射出的血量很大,称为快速射血期;随后,心室压力开始下降,射血速度变慢,这段时间称为减慢射血期。
- 等容舒张期:心室开始舒张,主动脉瓣和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故心室处于压力不断下降的等容封闭状态。当心室舒张至室内压低于房内压时,房室瓣开放,进入心室充盈期。
- 快速充盈期和减慢充盈期:在充盈初期,由于心室与心房压力差较大,血液快速充盈心室,称为快速充盈期,随后,心室与心房压力差减小,血液充盈速度变慢,这段时间称为减慢充盈期。
4. 心脏泵血的特点:
- 血液在相应腔室之间流动的主要动力是压力梯度,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是产生压力梯度的根本原因。
- 瓣膜的单向开放对于室内压力的变化起重要作用。
- 一个心动周期中,右心室内压变化的幅度比左心室的小得多,因为肺动脉压力仅为主动脉的1/6。
- 左、右心室的搏出血量相等。
- 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内压最低的时期是等容舒张期末,左心室内压是快速射血期。因为主动脉压高于左心房内压,所以心室从血液充盈到射血的过程,是其内压从低于左心房内压到超过主动脉压的过程,因此心室从充盈到射血这段时间内压力是不断升高的。而舒张过程中压力是逐渐降低的,左心室内压应在充盈开始之前最低即等容舒张期末最低。
5.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 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输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人体安静状态下约为60~80ml。每搏输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之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人体安静时的射血分数约为55%~65%。射血分数与心肌的收缩能力有关,心肌收缩能力越强,则每搏输出量越多,射血分数也越大。
- 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即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约为5~6L。心输出量不与体重而是与体表面积成正比。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心输出量。
- 心脏作功:心脏收缩将血液射入动脉时,是通过心脏作功释放的能量转化为血液的动能和压强能,以驱动血液循环流动。
6. 心音:
- 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异同:
- 标志:心音特点 主要形成原因
- 第一心音:心室收缩开始,音调低,历时较长,心室肌收缩,房室瓣关闭
- 第二心音:心室舒张开始,音调高,历时较短,半月瓣关闭振动,血流冲击动脉壁的振动
- 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形成机制:
- 第一心音是心室收缩期各种机械振动形成的,这一时期从房室瓣关闭到半月瓣关闭之前。其中心肌收缩、瓣膜启闭,血流对血管壁的加压和减压作用都引起机械振动,从而参与心音的形成。但各种活动产生的振动大小不同,以瓣膜的关闭作用最明显,因此第一心音中主要成分是房室瓣关闭。
- 第二心音是心室舒张期各种机械振动形成的,主要成分是半月瓣关闭。
- 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是一种低频率振动,其形成可能与心房收缩和早期快速充盈有关。在儿童听到第三、第四心音属正常,在成人多为病理现象。
7.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输出量是搏出量和心率的乘积,凡影响到搏出量或心率的因素都将影响心输出量。心肌收缩的前负荷、后负荷通过异长自身调节机制影响搏出量,而心肌收缩能力通过等长自身调节机制影响搏出量。
- 前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前负荷即心室肌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也就是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与静脉回心血量有关。前负荷通过异长自身调节的方式调节心搏出量,即增加左心室的前负荷,可使每搏输出量增加或等容心室的室内峰压升高。这种调节方式又称starling机制,是通过改变心肌的初长度从而增强心肌的收缩力来调节搏出量,以适应静脉回流的变化。
- 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心室射血过程中,大动脉血压起着后负荷的作用。后负荷增高时,心室射血所遇阻力增大,使心室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每搏输出量减少。但随后将通过异长和等长调节机制,维持适当的心输出量。
- 心肌收缩能力对搏出量的影响:心肌收缩能力又称心肌变力状态,是一种不依赖于负荷而改变心肌力学活动的内在特性。通过改变心肌变力状态从而调节每搏输出量的方式称为等长自身调节。
- 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心率在40~180次/min范围内变化时,每分输出量与心率成正比;心率超过180次/min时,由于快速充盈期缩短导致搏出量明显减少,所以心输出量随心率增加而降低。心率低于40次/min时,也使心输量减少。
8. 心肌细胞的类型:
- 工作细胞:心房肌、心室肌细胞,为快反应细胞,具有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无自律性。
- 特殊传导系统:具有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除结区),但无收缩性。特殊传导系统包括:
- (1)窦房结、房室交界(房结区、结希区)——慢反应细胞。其中,房室交界的结区细胞无自律性,传导速度最慢,是形成房-室延搁的原因。
- (2)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氏纤维——快反应细胞
- 区分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的标准:动作电位0期上升的速度。快反应细胞0期去极化速度快。多由Na+内流形成,慢反应细胞0期去极化速度慢,由Ca2+内流形成。
9. 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原理:
- 静息电位——K+外流的平衡电位。
- 动作电位——复极化复杂,持续时间较长。
- 0期(去极化)——Na+内流接近Na+电化平衡电位,构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 1期(快速复极初期)——K+外流所致。
- 2期(平台期)——Ca2+、Na+内流与K+外流处于平衡。
- 平台期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很长的主要原因,也是心肌细胞区别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 3期(快速复极末期)——Ca2+内流停止,K+外流增多所致。
- 4期(静息期)——工作细胞3期复极完毕,膜电位基本上稳定在静息电位水平,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维持依靠Na+-K+泵的转运。自律细胞无静息期,复极到3期末后开始自动去极化,
上一篇
抚州有什么职业学校
下一篇
奉贤育秀培训中心上班时间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