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气不内守而向外脱散失,称为( )

气不内守而向外脱散失,称为气脱。

气脱是中医术语,指机体正气虚衰,阳气暴脱,脏腑功能突然衰竭所致的危重证候。临床可见汗出如珠、四肢厥冷、口开目合、手撒尿遗、脉微细欲绝等症。治宜益气固脱。此证病情凶险,需积极救治。

气脱与亡阳都是疾病的危险证候,属于厥脱证的范畴。所谓厥脱,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或见汗出如注,口开目合,手撒遗尿,脉微欲绝为主要表现的急危重症。但气脱与亡阳病机变化及其临床表现、急救措施不同,因此,需要分别清楚。

气脱属于气虚的病机变化之一,但它是气虚至极,出现了亡气、失气,人体之气濒临竭绝的病理变化,是元气脱散的危重证候。气脱之名,首见于《内经》,如《灵枢·决气》说:气脱者,目不明。但此处所说的气脱是气虚之义,而非本节所说的元气脱散之候。

气脱的病因,以大汗、大泻、大失血为主,由此导致津液大泄;或因元气素虚,复因悲恐或疲劳过度,一时气机不相接续;亦可见于中风卒发,或厥证、真心痛等病情危重之际。

气属阳,但赖血以养,赖津以濡,故当大量失血,或吐下无度,汗出太多之时,因为津血的大量消耗,由此导致气随血脱、气随液泄的病理变化。因此有吐下之后,定无完气的说法,并且最终可能发生气脱。因而,可以说,气脱是气虚至极的病理变化。

气脱的特点

1、气短懒言、面色苍白、神倦乏力。

2、视物模糊不清、冷汗淋漓。

3、严重时可能出现尿失禁、昏迷等症状。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