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郑和下西洋时,为什么不去开创新大陆和海外殖民扩张呢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18:50:15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殖民征服也是看收益的,如果投出大于收入,亏本买卖无人愿干的。
我们假设一下郑和船队搞殖民的结局。
先是东南亚吧,物产丰富,地理位置近。当地没有大国,强军。(相对明朝)
嗯,要殖民先要驻军吧。驻军第一面对的是疾病关,东南亚全境热带,生态原始,至今还有障气。各种热带病横行,欧州殖民者曾建立移民点,一年后一千多移民无一幸存。既使来自亚热带的福建广东居民当年下南洋也是死一半的节奏。
过了疾病关是补给关,粮食自给没问题,但武器衣物要母国补给。没办法当地落后。
还有土著的反扑,有可能几个原本还打生打死的土著势力组成的联军组团来攻打。准备充分的话,明军吊打没问题。
据点建起了,从当地能得到什么呢?热带水果?没问题,大明内地百姓至此能吃上火龙果…干。椰子…干。考虑到运输成本问题,吃上得估计是权贵,权贵本来就吃得上好吧。
在欧洲和黄金等价的胡椒呢?产地一百斤十俩白银。(海外番国志记载)一船来自大明的丝绸陶瓷能换十船香料。而且很多香料大明能自产。
名贵木料呢?楠木,檀香木…皇帝老儿专用和屌丝无关。
粮食呢?这个不错,热带一年三熟,向大明输入大米。明末,西北连年大旱,饥饿的农民蜂涌参军。(义军)大量输入的大米让西北粮食成平价了。百姓勉强吃饱。西北义军从源头上掐灭。但是,粮食去西北前要到沿海港口吧。西北平价,沿海产粮区就是贱价了。吃得饱饱的江南破产农民不会比西北饥民战斗力低。
输入粮食不成,那直接输入钱吧。好主意,中国古代长期都是通货紧缩。也就是金属货币变少,原因?你看看贵族墓里成吨的铜钱就明白了。国外也大量出土。明亡的原因就是政府没钱,加征农夫。有东南亚输入的金银的话…
东南亚金银铜贵金属矿比中国还缺好吧。我才不告诉你东南亚某岛土著到二战了,大明铜钱还在流通。
印度呢?不要认为人家被约翰牛殖民三百年就好欺负。人家做到了,不代表你能。学霸考高分,你能么?
牛牛以少数兵力以夷制夷的前题是曰军力强大,把他们打服了,土著不敢反。殖民印度,打服土著过程中,国内只会看到巨大的牺牲和投入,反战是一定的。打下来就回报丰厚了?别逗了,那帮丘八军官连军饷都贪。不贪你税金就奇怪了。派流官比如总督去收税呢?
总督会和军方土著高层一起分你的税,不然他坐不稳。
因为距离太远,监管和镇压都不易。很容易成听调不听宣,最后会成分离局面。比如美国的独立。
下一个阿拉伯,阿拉伯世界最著名的特产是石油。征服后,让丐帮帮主出差。传说他们会降龙十八掌,一掌拍一口油井出来。
阿拉伯世界沙漠多,所以他们经商,长期垄断东西方贸易。挣得钱怎么花了?打仗扩张,和他们打你算挑对人了,因为他们真得很能打。
欧洲不推荐去了,工业革命之前穷逼没油水。工业革命之后,你打不过。
非洲也不推荐去了,情况比东南亚还复杂。而且大明劳动力是过剩的。不用输入黑蜀忝。
美洲奥洲你到不了,郑和船队多是硬帆的平底福船。好处是航行平稳载量大。坏处是抗风浪能力弱,帆难修难操,不能远洋航行。事实上郑和船队也是沿海岸线航行的。
总而言之,大明船队出去殖民或经商都会亏本的。体制问题,一个在明末商品经济发达都收不上多少工商税,关税的政府,你觉得他能收得上万里之遥的海外利税?收不上会亏本,会亏本就不能做。所以成祖一死,下西洋就永久性被禁止了。
上一篇
我太难了英文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