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河南戏曲有哪些,河南三大剧种介绍

豫剧:

豫剧,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之一。近年来,豫剧随着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向世界,在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委内瑞拉、新西兰、德国、英国、美国、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家进行演出,受到西方观众的赞誉,被称为“东方咏叹调”和“中国歌剧”。

豫剧文场中的传统伴奏曲牌超过300个,包括唢呐曲牌130多个,横笛曲牌20多个,丝弦曲牌170多个。常用的唢呐曲牌有春来到、大汉东山、小汉东山、大桃红、小桃红、大开门、小开门、大风入松、小风入松、文二凡、武二凡、水龙吟、新水令、折桂枝、晏驾令、山坡羊、红绣鞋、唢呐皮、娃娃等;横笛曲牌常用的有朝天子、五六五、哭皇天、云霄歌、石榴花、花朝元歌、百鸟朝凤、鸡爬坡、小开门等;丝弦曲牌中常用的有小花园、九连环、花错字、小红鞋、苦中乐、浪淘沙、油葫芦、呓怔、算盘子、娶嫁等。豫剧乐队武场的主要乐器包括板鼓、堂鼓、大锣、手镲、小锣和梆子等。

曲剧:

曲剧是主要流行于河南地区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旧时也称“高台曲”或“曲子戏”。它流行于河南全省及周围邻近地区,是在当地流行的曲艺鼓子曲(洛阳曲子、南阳曲子)和孝猜踩高跷的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曲剧音乐最早可追溯到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由其中的杂牌小调与河南的民间歌舞踩高跷相结合,于1926年经由临汝县(今汝州市)农民组成的同乐社在登封县首次搬上戏剧舞台,从而正式发展为戏曲剧种。“高跷曲”由去掉高跷拐子的演员登上戏剧舞台,这一转变是曲剧由民间歌舞演变为“高台曲”这种正式的戏曲形式的一个质的飞跃。

越调:

越调是河南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河南全境、湖北西北部、陕西东南部、安徽西北部、山西东南部、河北中南部、北京等省市。越调的主奏乐器早期是象鼻四弦,后来一般用坠胡。

越调不仅限于戏曲形式,还有曲艺和木偶两个分支。1942年河南发生大旱,许多越调艺人(如张桂兰)转入地摊说唱,灾荒过后,再回到舞台演唱戏曲。在南阳一带,木偶的越调分支非常盛行,一些民间木偶艺人至今仍然活跃。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