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应该按照什么原则来设计作业
- 培训职业
- 2025-05-07 01:21:41
数学教师设计作业应遵循的原则有:应用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开放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一、要把握应用性原则,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实行作业设计,充分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处处有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考虑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锤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要把握层次性原则,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新理念。学生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在理解与情感等方面的不同需求来布置作业。
尽可能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作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自主选择训练,保证每一位学生得到主动发展,这是推动整体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三、要把握开放性原则,点燃学生的创新激情。
具有一定智能水平且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题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体现创造性,不应拘泥于传统的书面形式,还能够是操作、演示或展示等,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收集、整理各种数据,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结论,增强与生活、与社会的接触面。
四、要把握趣味性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够主动、轻松、持久地集中学习。新课标要求我们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
作业设计要融入情境,从学生的年龄和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以游戏、儿歌、故事、谜语、绘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体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形式的单一化,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作业变得更生动、有趣味性。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注意点
1、以本为本,注重基础性。
2、有所侧重,注意针对性。
3、联系生活,注意实践性。
4、贴近儿童,注意趣味性。
5、拓展延伸,注意探究性。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