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慢性炎症一般慢性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慢性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主要涉及局部组织的变质、渗出、增生以及炎症灶内细胞浸润。在炎症过程中,这四个病理变化按照一定的顺序发生,且相互紧密联系。变质、渗出和增生分别代表损伤过程、抗损伤过程和组织修复过程。

变质是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细胞和间质细胞的损伤变化,包括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凝固性或液化性坏死等。间质结缔组织的变质则表现为粘液变性、纤维素样变性或坏死等。致炎因子、血液循环障碍和炎症反应产物共同作用导致局部组织变质。变质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致炎因子的强度和机体的反应。

渗出是炎症局部血管内的液体、蛋白质和血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间质、体腔、体表或粘膜表面的过程。炎症渗出是血管反应的标志,具有重要的防御作用。渗出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细胞成分和细胞碎片含量也多于漏出液。渗出液和漏出液均可导致水肿或积液,但两者的形成机制和成分不同。

增生是炎症局部的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对致炎因子、组织崩解产物或理化因子刺激的反应。在某些情况下,局部的上皮细胞或实质细胞也会增生。增生反应使损伤组织得以修复,许多生长因子参与刺激间质和实质细胞的增生过程。

炎症灶内主要是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单核吞噬细胞的浸润在慢性炎症中尤为重要。单核细胞通过血管游出转化为巨噬细胞,可被激活。在炎症灶局部,巨噬细胞的积聚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趋化因子的生成、巨噬细胞的增殖和其寿命长的特点。激活的单核细胞分泌多种生物活性产物,参与慢性炎症过程中的组织破坏和纤维化。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在与免疫有关的炎症反应中作用明确,但在非免疫性炎症中的功能尚待研究。中性粒细胞通常作为急性炎症的标志,但在一些慢性炎症中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淋巴细胞浸润并非总是慢性炎症的特征,在某些情况下,淋巴细胞可能是炎症浸润的主要成分。单核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可激活淋巴细胞,而激活的淋巴细胞则产生炎症介质,参与慢性炎症的持续过程。

纤维母细胞增生、小血管增生以及某些特殊细胞成分的明显增生也是慢性炎症的特征。纤维母细胞增生常伴随瘢痕形成,导致肠道狭窄和浆膜面粘连。巨噬细胞衍生的可溶性因子可在活体内刺激血管新生。

扩展资料

致炎因子持续存在并且损伤组织是发生慢性炎症的根本原因。各种器官的慢性炎症除从急性炎症转化而来外,还可以其他方式发生。急性炎症反复发作,而发作间期无明显症状也是慢性炎症,如慢性胆囊炎、慢性肾盂肾炎等。慢性炎症还可潜隐缓慢地逐渐发生,临床上开始并无急性炎症表现,常见于细胞内感染(如结核杆菌、病毒感染),这些病原体的毒力不强,但可引起免疫反应;或长期受不能降解却有潜在毒性物质的刺激(如矽肺);或持续存在的、对抗自身组织的免疫反应即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