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教练员如何提高自身水平

田径运动作为展现一个国家体育实力的关键项目,同时也是我国竞技体育中相对滞后的领域。因此,提升田径运动成绩一直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而教练员的素质提升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马滕斯的执教理念,为我国田径教练员的专业成长提供借鉴。

一、执教能力与执教理念的关系

教练员的执教能力是其认识和反映运动实践活动的综合能力,涵盖指导训练和竞赛的技能,以及完善和决策过程的能力。我国田径教练员综合执教水平提升缓慢,根源在于执教理念的模糊。执教理念是教练员在理性领域的感悟,通过长期实践和思考形成的创新观念和思想,是智慧结晶和执教魅力的体现,也是训练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二、马滕斯执教理念的基本观点

马滕斯,美国著名运动心理学家,在其著作《执教成功之道》中提出了以运动员为中心的执教理念。这种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是在物质发达社会体育发展背景下提出的。虽然当前我国尚不能全面实施,但将运动员视为重点关注对象和教练员自我要求的精神是值得推崇的。这方面的缺失是国内教练,尤其是基层教练员急需改进的。

三、做好自己的教练

提升执教能力的核心是明确执教理念,田径教练员应确立“做好自己的教练”的理念。这意味着教练员需勇于提升自我,并适度给予运动员自主权,鼓励他们参与训练并成为自己的教练。

四、文化修养对执教能力的影响

正确的执教理念需要田径教练员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尤其是文化修养。教练员的训练质量、战术布置和临场指挥能力在比赛中起着关键作用。拥有独特执教理念和理论体系是田径运动成功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我国田径教练员大多由退役运动员转型,虽然有丰富的技术和比赛经验,但教育背景不足,影响了他们对训练理念的深入理解。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创新,完善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田径运动的发展。

总之,提升执教能力的关键在于明确执教理念,教练员不仅要教导他人,也要自我教育;运动员不仅要接受训练,也应开始自我指导。只有紧跟世界田径运动的发展趋势,不断学习和实践,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加强科学研究,才能有效提高田径项目教练员的执教能力,从而推动我国田径运动的振兴。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