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国内生产总值: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产出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某国国民所有生产要素产出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净值(NDP):GDP扣除资本折旧后的价值。

名义GDP:按当前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实际GDP:按基期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GDP平减指数:当前价格GDP与基期价格GDP比率。

消费价格指数:城市居民生活用品和劳务价格水平变动指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生产过程中产品价格变动指数。

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增加用于消费的比例。

边际储蓄倾向:收入增加引起的储蓄变化。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收入增加,消费增量减少。

投资乘数:收入变化与投资变化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政府支出变化与收入变化比率。

税收乘数:税收变化与收入变化比率。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政府转移支付变化与收入变化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变化与收入变化比率。

潜在国内收入:经济资源最大产出。

萨伊定律:供给创造需求,生产者通过交换获得所需物品。

资本边际效率:资本物品使用期内预期收益现值等于供给价格的贴现率。

投资边际效率:利率下降,企业增加投资,资本品价格上涨,贴现率缩小。

流动性偏好:人们倾向于持有货币,以维持财富,动机包括交易、谨慎、投机动机。

流动偏好陷阱:利率极低,货币需求无限大,经济陷入停滞。

货币幻觉:价格变化,但实际价值未变,人们仅关注名义价值。

古典总供给曲线:经济潜在产量水平的垂直线。

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时失业率。

摩擦性失业:正常流动引起的失业。

隐蔽性失业:未充分就业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供需不匹配引起的失业。

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导致私人消费或投资下降。

奥肯定律:失业率与实际GDP变动关系。

通货膨胀:商品和服务价格普遍上涨。

通货膨胀率:价格水平变动百分比。

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总需求超过总供给,价格普遍上涨。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供给成本提高,价格普遍上涨。

结构性通货膨胀:经济结构变化引起价格普遍上涨。

资本黄金律水平:人均消费最大时的人均资本量。

菜单成本:调整价格的费用。

庇古效应:价格下降,消费提高,IS曲线右移,自动恢复经济均衡。

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关系。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关系。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关系。

经济增长:人均产量和收入持续增长。

财政政策:政府收支影响总需求,调节就业和收入。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货币供给调节总需求。

政府购买:政府产品和劳务购买。

政府转移支付:福利、救济和补助支出。

税收:政府收入主要手段,强制、无偿、固定。

公债:政府对公众债务,影响财政收支和金融市场。

自动稳定器:经济系统内减少干扰的机制,缓冲经济波动。

补偿性财政政策:反经济周期政策,根据经济情况调整财政支出。

功能性财政政策:实现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或赤字,以经济周期平衡为目标。

存款准备金:金融机构为应对存款需求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

高能货币:能派生货币的货币基础,具有强大购买力。

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

道义劝告:中央银行影响金融机构信用方向。

泰勒规则:根据通货膨胀率和产出变化调整利率。

时间不一致性:政策制定后,随着时间推移不再适用。

政策时滞:从认识到实施产生效果的时间间隔。

汇率: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表示货币互换关系。

直接标价法:一单位外币折算为本国货币量,汇率下降表示外币贬值。

间接标价法:一单位本国货币折算为外币量。

名义汇率:两个国家通货相对价格,不考虑价格水平。

实际汇率:产品相对价格,表示两国产品交换比率。

固定汇率制:汇率基本固定,波动受限。

浮动汇率制: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分为自由和管理浮动。

稳态:资本存量和产出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随机游走:永久收入消费理论下的消费变动不可预测。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消费者消费受自身和周围消费水准影响。

棘轮效应:收入提高增加消费,降低时减少消费,短期消费函数。

示范效应:消费者消费受周围人消费水平影响,整体向上移动。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人们在长期规划消费,实现消费最佳配置。

永久收入消费理论:消费由预计长期收入决定。

实际余额:货币购买力衡量。

鲍莫尔-托宾模型:持有货币有成本,减少交易成本。

自然率假说:存在自然失业率,长期经济趋向此率。

单一的政策规则:以货币供给量控制货币政策。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