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传承文化的例子有哪些
- 培训职业
- 2025-05-07 02:09:46
1. 在常州武进国家高新区的喜盈门社区,95后青年郭畅旭通过13年的不懈学习和探索,拜访了多位名师,不仅创立了自己的麦秆画创客工作室,还成为了麦秆画制作技艺的“斗磨非遗”传承人。他获得了江苏好青年提名奖,并带着他的创业项目“执秆为画,非遗新生——小麦秆做出了大文章”参加了第五届“江苏‘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二等奖。
2. 湖北咸宁的90后青年丁力是叶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在创作中以传统文化为素材,目前已经创作出了敦煌莫高窟、大唐西域记等系列作品。
3. 浙江省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武术队中的刘超杰是一名学习南狮已有3年时间的“狮头”。虽然他性格内敛慢热,训练时总是一丝不苟,但他学起来并不是团队中最快的。刘超杰坦言,最初学习舞狮是为了体验快乐和掌握技能,而现在,他收获的远比这些更多。
4. 杨传文和丁素玲夫妇自小就跟随老一辈学习柳琴戏。他们在本村大队剧团相识相爱,并结为连理。多年来,他们走南闯北进行演出。回忆起最初学习的岁月,夫妇俩满怀感慨。为了不打扰村民,他们常常在清晨四五点钟就去沟河边练嗓子,练完后回家继续练功、学词、唱戏。正是这样日复一日的扎实练习,为他们日后的舞台演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王志远和杨超是两名30多岁的“景漂”,他们的生活普通而平凡。然而,一旦你看到他们创作的瓷板画、瓷瓶、杯碗器皿等艺术作品,定会有一见倾心的感觉。更令人惊奇的是,他们竟然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及夫人徐亚凤的关门弟子。在名师的精心指导下,王志远和杨超从陶瓷绘画最基础的技艺学起,无论寒冬还是酷暑,都坚持练习。经过4年的努力,2013年,两人技术精进,加入景东陶瓷集团,专注于绘画创作。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志远和杨超不懈努力,逐渐成长,不仅在工笔、花卉、山水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张松茂和徐亚凤夫妇的认可,还与他们合作完成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大厅的大花瓶、尼山孔子学院的大型壁画等作品。
上一篇
东南大学有哪些专业
下一篇
西北大学考研通过率高吗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