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成语
- 培训职业
- 2025-05-07 03:07:05
论语的成语(列举部分)
哀而不伤 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爱礼存羊 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爱素好古 指爱好朴质,不趋时尚。
犯上作乱 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斐然成章 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分崩离析 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风行草偃 偃:倒伏。风一吹草就倒下。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
夫子自道 指本意是说别人好处,而事实上却正道着了自己。也用在不好的一面,意思是指摘别人,却正指摘了自己。
肤受之诉 比喻被人说了有关切身利益的坏话。
浮云富贵 浮云:漂浮的云彩。把富贵看成漂浮的云彩。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父母之邦 指祖国。
父为子隐 父亲为儿子隐藏劣迹。
富贵浮云 意思是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那样轻漂。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刚毅木讷 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告往知来 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
割鸡焉用牛刀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各不相谋 谋:商量,计义。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恭而有礼 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
躬行节俭 躬行:亲自践行。亲自做到节约勤俭。
告朔饩羊 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到祖庙告祭,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后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
故旧不弃 故旧:旧交,旧部下;弃:抛弃。不轻易抛弃老朋友、老部下。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安老怀少 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
半部论语 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半间不界 间、界:今作:“尴尬”。比喻肤浅、不深刻,或做事不彻底。
饱食终日 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暴虎冯河 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表里如一 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像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屏气凝神 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屏声息气 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形容恭敬畏惧的神态。
博施济众 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不教而杀 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不咎既往 咎:责怪。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不堪其忧 忧:愁苦。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
不念旧恶 念:记在心上。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不舍昼夜 舍:放弃。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不相为谋 谋:商量。相互之间没法商量。指彼此观点不同,不宜共同谋划事情。
不以人废言 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不亦乐乎 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不知肉味 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不知所措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察言观色 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摩别人的心意。
陈力就列 陈力:贡献才力;就:担任;列:官职、职位。能贡献才力,担任相应的官职。
成仁取义 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慈明无双 赞扬兄弟或平辈中之最负声望者。
赐墙及肩 比喻才学浅陋。
从井救人 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现多比喻冒险救人。
从心所欲 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存亡继绝 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贵族世家。
大节不夺 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夺:丧失。指面临生死关头,仍不改变其原来志向。
大言不惭 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待价而沽 沽:卖。等有好价钱才卖。比喻谁给好的待遇就替谁工作。
箪食瓢饮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当立之年 指三十岁。
当仁不让 原指以 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 推让。
道不同不相为谋 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道听途说 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登堂入室 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斗筲之器 筲:仅容一斗二升的竹器。比喻气量狭窄的人。
笃信好学 笃信:忠实地信仰。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
恶衣恶食 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而立之年 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发愤 忘食 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犯而不校 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成人之美 成:成就。成全别人的好事。
成事不说 说:解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
乘肥衣轻 肥:肥壮的马。衣:穿。轻:轻暖的裘衣。驾驭肥壮的马,穿着贵重的衣服。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持危扶颠 扶持危困的局面。
穿窬之盗 穿:指穿壁;窬:通“逾”,从墙上爬过去。从墙上爬过去。指钻洞和爬墙的盗贼。
春风沂水 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博文约礼 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不耻下问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不悱不发 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 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不愤不启 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
不改其乐 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
不敢问津 问津:询问渡口,问路。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不惑之年 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