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18:03:51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需理解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勇气和信心,同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确立法律观念,尊重规则与权利。
能力目标:学生应能初步认识和理解复杂的社会生活,具备道德判断与是非辨别能力,掌握辩证思维能力,学会运用智慧,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提升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培养交往与沟通能力,增强现实生活中的自我防范与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识别不法侵害与意外险情情况,提高警惕性,学会运用智慧保护自己,并懂得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
用智慧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
提高警惕是防范侵害的前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导课
二、新授
师: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小丽在网上结识阿林后,阿林约她去公园,小丽应如何应对?
师小结:小丽的遭遇源于思想上的警惕性不足,轻信网友。
讨论:网络交友应注意哪些问题?
师:网络与社会一样复杂,青少年需提高警惕。同理,社会同样存在丑陋与危险,需时刻保持警觉,正如谚语所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三、用智慧保护自己
师:面对危险,小丽应如何自救?
小组讨论,分享建议。
观看影片,了解小丽的脱险方法。
讨论:遇险时,应如何灵活应对?
观看情景录像,讨论应对策略。
讨论:当遭遇侵害时,是否应宽容、姑息不法分子?如何正确处理?
介绍相关法律法规,如《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四、拓展
分享自身遭遇,讨论自我保护措施。
总结:提高警惕、用智慧保护自己、用法律保护自己是自我保护的关键。
播放音乐,齐读儿歌。
上一篇
乐山二中历史
下一篇
中考政治考试答题技巧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