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钠生产方法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07:14:34
碳酸钠的生产方法历经了多个发展阶段,从实验室制取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主要有吕布兰法、索尔维法和侯德榜法。
实验室制取碳酸钠的简单反应为2NaOH + CO2 = Na2CO3 + H2O。然而,吕布兰法(1791年)使用食盐、硫酸、煤和石灰石,尽管历史悠久,但其原料利用率低、环境条件艰苦,产品质量不佳,逐渐被索尔维法所取代。索尔维法(1859年)引入氨水、二氧化碳,通过室温下析出碳酸氢钠并加热分解,成为现代制碱的主流,这种方法至今仍在使用。
侯德榜法(1943年)由中国人侯德榜改良,考虑到中国盐资源的短缺,他将纯碱和合成氨生产结合,实现了碳酸钠和化肥氯化铵的联合生产,显著提高了食盐利用率,这种方法被称为侯氏制碱法。侯氏法的核心反应如下:
NaCl + CO2 + NH3·H2O = NaHCO3↓ + NH4Cl
2NaHCO3 = Δ → Na2CO3 + CO2↑ + H2O
侯氏法的特点是,NH3在制程中循环使用,而NH4Cl则作为副产品。相比之下,索氏法生产的是碳酸钠和氯化钙,侯氏法则产出碳酸钠和氯化铵。
侯氏制碱法详解包括两步:首先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铵,接着与氯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产物碳酸氢钠部分用于销售,剩余部分通过加热分解得到碳酸钠,同时回收二氧化碳。
技术指标方面,碳酸钠的质量标准根据类别分为1类、2类和3类,包括总碱量、氯化物含量、水不溶物、铁含量和硫酸盐含量等。侯氏制碱法的改进不仅提高了食盐利用率,还带来了环保和经济效益。
扩展资料
碳酸钠,俗名苏打、纯碱、洗涤碱,化学式:Na2CO3,普通情况下为白色粉末,为强电解质。密度为2.532g/cm3,熔点为851°C,易溶于水,具有盐的通性。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