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烦忧》赏析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17:59:53
戴望舒(1905年11月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省杭州市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戴望舒的小诗《烦忧》通过“寂寞的秋的清愁”“辽远的海的相思”将情景融为一体,强烈地抒发了相思的烦忧;整体的诗歌,结构很特别,通过第二节别具匠心的倒序排列,既重叠反复,又新颖别致,造成反复吟诵的艺术效果,渲染出相思的烦忧如“海的辽远”,因为相思,诗人在“寂寞的秋”里无比“清愁”。
诗歌第一节末尾,通过设问“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欲语还休,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和遐思。
诗歌的第二节,起句使用顶针,紧紧承接第一节,后面的诗句和第一节完全倒序。“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重新设问,后面的“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则是明确无误的回答:诗人的烦忧是因为相思。
艺术手法上,诗人用“辽远的海”比拟相思;“寂寞的秋的清愁”融情入景,加深了诗人烦忧哀愁寂寞,饱受相思之苦的形象。
上一篇
初中知识图解这套书实用吗
下一篇
天津自考成绩查询
多重随机标签